政绩冲动 企业全指望政府
2000年,从海外归来的施正荣博士,只身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份光伏电池的商业计划书来到无锡新区……尚德公司市值曾经高达百亿美元,公司总裁施正荣身价曾经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个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施正荣博士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记者了解到,为了扶持尚德,无锡市政府可谓不遗余力。为了确保项目落户,无锡地方政府下了行政命令,一定要帮助尚德公司初创期的第一批800万美元资金顺利及时到位。在项目落户后,尚德又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不但办各类手续一路绿灯,而且地方政府还出面协调,为其解决融资等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当前的危机,从表面上看是光伏企业在高额利润趋势下盲目扩大产能所致,但是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其中,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也起着推波助澜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光伏产业在产业与市场之间一直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一方面,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没有政府补贴就无法市场化,也就不会培育出完善的光伏产业;另一方面,没有完善的光伏产业,也不可能以逐年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来推动成本下降,并最终实现平价上网、与其他能源竞争的市场化。这造成各国在光伏产业上面临两难。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1991年德国政府提出“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以政府财政补贴启动光伏市场的先河,随后欧盟多国陆续效仿。目前,欧盟各国已形成了清晰的光伏产业顶层设计,即以高额的补贴政策来吸引大量投资者,然后逐年减少,鼓励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降低成本,尽早实现平价上网。
河北省一家光伏企业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会贤介绍说,2007年以前光伏产业利润很高,政府向企业投资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在地方政府转型升级的政绩冲动和银行的投资冲动下,优惠的土地政策、贷款条件纷纷涌向光伏企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盲目扩产。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各地的招商中,光伏产业备受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光伏产业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创造G D P,又能带动就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与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概念紧密相关,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
在这些实利和概念的吸引下,许多地方政府一哄而上,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越位”为光伏企业提供包括土地、贷款、融资等在内的优惠政策“硅片、电池片看似高科技产品,但其生产技术高度融合于设备中,有钱就能建起生产线。尤其是组件,属于用工密集的简单劳动,进入门槛很低。”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说“很多房地产商、服装企业、包工头等五花八门的门外汉,摇身一变成为光伏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