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大弃小”不应成丢车保帅
当前,催热国内市场还存在许多困难,包括国内经济水平有限,民众承受不起更高的电价,光伏发电成本依然偏高,国家对光伏业的补贴不到位等等。今后一两年内,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无法彻底摆脱“内忧外困”的尴尬格局。对于已经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的国内光伏制造业而言,最迫切需要的是进行深度的行业整合,以改变全行业亏损的困局。
对于对光伏企业“保大弃小”的政策导向,一些业内人士也力图做出较为正面的解读。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保大弃小”其实用另一种说法更准确,就是我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择优扶优”政策,对那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但他同时也表示,一些债务过高的企业,即便是龙头企业,国家也没必要去救,“政策更应该针对整个行业,而不应该针对某些企业。有些债务完全是企业投资失误造成的,不应该由政府来买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保大弃小”是必须的选择。光伏企业无人拯救的结果只能是地方政府兜底,但地方政府在兜底后应尽快抽身而出。“政府应该尽量把手抽开,这不是其应该干预的行业,应该把精力放在研发和终端的利用,而不是设备制造。能源领域里,很多行业都是国有企业当道,现在留给民营企业的也就是清洁能源、光伏太阳能、风电这些了”。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的“保大弃小”策略并不是简单的救市,在战略、市场和技术层面,保护的方式和目的都不一样。光伏行业中一些先进的技术产品、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东西,政府要保也必须得保,这是中国的战略需要。但在市场方面,现在对企业的保护是无奈之举,关键还是要尊重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企业像孩子小的时候要进行保护,长大了就需要自己去闯”。
此外,虽然电网公司对于光伏发电并网已经开闸,但业内有分析认为,“保大”主要还是要保证光伏并网发电,如果并网就能消纳,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新能源比例的问题。反之,如果并网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保住大的企业也会再次出现新的问题。
诚然,基于上述观点,对于一些处于危难之中的“优质企业”,也许只需政府稍加援手即可获得再生。但平心而论,行业整合本身就意味着优胜劣汰,至于孰优孰劣自应交给市场来评判。而来自管理层、有选择性的救助则很容易碰触到公平与道德的边界,“保大弃小”不应演变成丢车保帅的代名词。一旦管理层过度介入,地方政府更群起效仿,很可能使得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市场延缓行业危机并引导行业整合的愿望落空,这无疑将是整个光伏行业的悲剧。
说到底,在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逻辑怪圈中,地方政府要想在宏观救市政策作用下拯救那些优质企业,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