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企业的进军和大幅降价,以生产商为主,关于光伏发电相关企业经营低迷也是议论纷纷。以4月3日宣布申请适用《公司更生法》的Q-Cells为首,多年前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倒闭、关闭营业所、停业的情况频发。而且,在低压地区大量建设会增加供电的不稳定性,这一点也在逐渐成为现实。
在这种形势下,进入2012年后,关于光伏发电,有意见提出应废止电力收购、进一步大幅下调价格。其内容是废止家用以外的收购,大幅下调家用价格。这项制度修改的详情将公开发表,征求国民的意见。
日本的报道着重强调的是德国FIT制度的失败,但这基本上是光伏发电的问题,毕竟家用还将延续。而且,联邦环境部长罗特根对援助可再生能源态度积极,反复表示“得到了多数国民的支持”。
强力的德国产业高度化政策
只要在本国内建设光伏发电,就会发生安装和维护等业务。如今,开发外设、控制技术和降低成本已经初具成效。光伏发电不只是光伏单元和模块。把产生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并进行控制的逆变器是附加值更高的功率电子产品。在开发此类控制技术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
此类控制技术不仅是光伏,还是风力发电和有望普及的所有分散型系统的关键。在蓄电池开发中也处于有利位置。在某些地区,网络供求控制技术的开发环境即将得到完善。这可能会被称为产业技术和系统的高度化。
而且,以电池板的生产设备为首,全球通用的研究开发很多,技术正在向世界的生产基地――中国等亚洲地区大量输出。之所以受到中国廉价电池板的冲击,却不指控其倾销,大概是因为降低成本有助于可再生能源的普及,而且德国正在销售生产设备等高附加值的相关产品。在某种意义上,二者属于互惠(更密切?)关系。关于这一点,有看法指出,大多把技术囤积在集团内部的日本企业正在逐渐丧失技术实力。
如上所述,(也有看法认为)光伏发电之所以在收购价格降低的局面下爆炸式增加,这不仅是因为抢购需求,也是因为随着电池板降价、电费涨价,距离电网平价已经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普及有望自发进行。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不仅是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欧洲的逆变器等高附加值的周边产品也在逐渐进入日本。虽然探讨可再生能源的课题无可厚非,但不能忘记的是,为了追求进一步的高度化,世界已经走在了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