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欧盟立案前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终裁,认定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最高达249.96%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中国企业将积极上诉
对于美国此举,中国光伏企业8日回应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中方将在美国国内诉讼或者多边贸易机制等层面提起上诉。而针对欧盟的反制也早就启动,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
11月5日,商务部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他重申,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坚定行使WTO 成员权利,维护正当权益。这是不到一周之内,中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领域采取的第二次强硬举措。11月1日,商务部对欧盟提起多晶硅双反调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8日代表中国光伏产业发表声明,对这一决定表示强烈反对。机电商会表示,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双反”关税必将严重损害中美两国及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中国光伏企业将认真分析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裁决,保留通过美国国内诉讼或者多边贸易机制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
据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晨介绍,按照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11月23日公示终裁结果,之后美国商务部将在11月30日签发反倾销和反补贴令。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公示的30天内,中方企业可以提出上诉。除此之外,针对美方的错误做法,中国政府还可以寻求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层面提起上诉。
“我们将继续上诉,直到为中国光伏企业赢得一个公正合理的说法,目前正在做相关准备。”中国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阿特斯相关负责人说。
英利方面也表示在考虑是否上诉。
国内光伏巨头之一江西赛维的公关部表示,政策面上的利好,更多的是提振信心,而企业要转好还是靠自救。另外,中国一位知名企业家表示,对于光伏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应过度“关爱”,让市场规律去办事,否则适得其反。正如浙江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所言,光伏企业的发展应该顺应市场规律。“该死则死,而不应该太多地顾及政府脸面。”
价格恶性竞争酿苦果
面对外界压力,中国光伏产业界也有反思。
电池片的光电转换率是衡量光伏电池组件性能的核心指标,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1%的提升能够带动成本7%的下降。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产业研究部王世江说,目前无论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在该指标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