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危情
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针对中国光伏“双反”的终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
屋漏偏遇连夜雨。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正在进行中,据称欧洲还在酝酿对于中国光伏的反补贴调查。
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品90%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据出口额的70%。
很难想象,在中国吃光伏这口“饭”的企业——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投资客,将如何度过这个难关。
选取了一家正在IPO的光伏企业(浚鑫科技),以及两家投资光伏的PE(罗斯柴尔德和东方富海)进行调查,尝试厘清中国光伏产业链是如何一步步整体沉沦到这场行业危机中……
“今年海外市场订单大幅下滑。”2012年10月12日晚间,拒绝记者访问数日之后,容岗首度开口。
容岗是上海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聚恒”)的总经理。聚恒太阳能是一间专注于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的公司,高倍聚光技术被认为是继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之后的第三代太阳能发电技术。
除高倍聚光技术的光环,聚恒还因其背后的投资人——罗斯柴尔德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而声名鹊起。
2011年10月17日,罗斯柴尔德中国宣布向聚恒投资千万美金。在那之前或之后,是德同,是麦顿,是红杉中国,是一连串业内闻名遐迩的海外投资人。
在光伏产业陷入寒冬、尚无任何迎春迹象的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群最聪明的人在最不合适的时机干了最错误的事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了这样的决策?时隔一年之后,记者找到了聚恒的投资人——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合伙人陈末翎女士,试图解开这背后的投资逻辑。
订单急剧减少
2012年10月11日15点多,记者驱车赶到于万荣路上的上海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偌大的办公楼里,有两三个空旷的大会议,会议室里并没有人。
记者试图到公司的办公区域看看员工的工作状况,宽宽的走廊,两边的办公室都被百叶窗挡住,看不清办公室内部的情况,走廊里不时有工作人员来来去去,他们都在为手上仅有的订单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