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能通过聚光的方式汇聚在一个狭小的区域(焦斑),再利用光伏效应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被称为“聚光光伏”。
“聚光光伏”标榜具有光电转化率高(聚恒对外号称32%,晶硅和薄膜均不足20%)、占地面积少、未来成本下降空间巨大等优点,但其技术门槛较高,要求多系统协同一致,包括光学系统、太阳跟踪系统、机械系统、电子系统、散热系统等需要完美的集成。
此外,由于商用规模较小,聚光光伏目前成本居高不下也限制了其继续商推。
聚恒总经理容岗早前向媒体承认,按多晶硅料现货20美元/公斤计算,晶硅太阳能组件的成本是是0.61美元/瓦;而高倍聚光光伏的组件成本是1.2美元/瓦。
“如果聚光光伏企业的产能能够在今天的基础上扩大10-20倍的话,其从电池到组件所增加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我们预计能降到现在的1/5或1/4。”容岗说。
但说易行难。目前全球聚光光伏的累积装机量只有几百MW。
也有人怀疑聚光光伏的技术路线。因为聚光光伏的成功太需要各种系统的集成,因而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则全盘皆输。
以光学系统为例。聚恒宣称自己的光学透镜是玻璃,但常州旭王新能源有限公司宣称只有它才能做出真正玻璃压铸的菲尼尔透镜,聚恒只是用硅胶压铸的,而目前已知的抗紫外线时间最长的能量产的光学硅胶寿命只有6年。
业内一位曾调研过聚恒的投资公司研究员说,聚恒太阳能公司在新技术上,并没有取得爆发式的突破,海外市场业务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公司目前的状况是勉强存活着。
聚恒内部的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聚恒自2011年开始拓展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意大利,2012年初已经完工的意大利南部城市莱切900KW的电站项目——就是去年的订单,这也是去年最大的一笔订单,去年另外的订单,都是一些很小订单,只有几十KW。
该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以来,公司订单急剧减少,目前为止,只收到了三到四个订单,包括国内国外的客户,全部是几十KW的小订单,最大订单也不超过100KW。
聚恒曾在2011年对外称实现收入2000万,2012年目标5亿元。而这或许正是吸引投资人的最大理由。
罗斯柴尔德的解释
2011年10月,罗斯柴尔德联合大地银鼎向聚恒注入千万美金。投资双方没有对外披露聚恒的估值。
彼时,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管理合伙人陈末翎对外说:“聚恒太阳能是迄今为止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投资的唯一一家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公司,这不仅表明罗斯柴尔德大力促进清洁技术发展的决心,更是说明对聚恒太阳能的技术、产品及市场能力充满信心。”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