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目前的光伏行业现状正如同近日的天气,风雪不断,冬意十足。
记者获悉,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环保节能行业仅披露4起融资案例,总额为5280万美元,较去年第一季度最高的3.354亿元“缩水”严重。
上市方面,今年第三季度,没有一家企业实现IPO,拟上市企业同样为零。
更令人揪心的是,新近披露的前3季度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三季报,多数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业绩继续加速下滑。
“光伏企业真正的问题是‘寒冬’过去以后谁能够活得下来,企业并购在所难免。”天合光能原CFO,并协助企业成功赴美上市的华利安中国区总裁陈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光伏行业在2006年就已败相毕现。在经历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发展后,内忧外患的光伏行业已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投行对其的态度也谨慎了许多。
“寒冬”还将持续
光伏行业“寒冬”还将持续,这似乎已成为业内的共识。诸多投行负责人都表示,目前对光伏行业的投资热情骤减,其将度过漫长的冬天。
用内忧外困形容当下的光伏行业,并不为过。仅三季度以来,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双反”就一波接着一波。
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10月,美国商务部就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征收关税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且针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
欧美“双反”对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使许多光伏企业濒临破产边缘。
而在部分投行看来,光伏业疯狂之后的没落,已在意料之中。
“几年前,我们公司的团队看过不少光伏企业,看完以后的感觉就是这个行业发展得太快,销售收入和利润每年都以100%或200%的增幅在发展。每个老板的脑子里惟一的一个想法就是扩产,增加产能,赚更多的钱。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还是算了吧,如果说这是一个接力棒的话,我们不想去接最后一棒。”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执行总裁王一军的一席话,说出了目前机构慎投光伏行业的原因。
“对于LED企业,坦率地讲,我们一家没投。”王一军介绍说,涉及LED的企业,国内大概有几千家,从这个产业链来讲,都集中在中游和下游,技术含量比较低,竞争也比较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