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阴云笼罩之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制措施开始见效。昨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从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该调查将与今年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进行合并调查。对于此次中国企业的绝地反击,专家认为,此案虽与此前欧盟诉中国光伏产品案并没有直接联系,但面对不公平贸易中国企业也可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这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欧盟裁决结果起到相关影响。
多晶硅危机
此次“双反”申诉由中国国内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他们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这四家企业总产量为28484吨,占国内36230吨总产量的79%。多晶硅是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根据海关数据,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占据了我国近12%的市场份额,这其中以德国产品为主,小部分产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反击是最好的应对,”江西赛维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双反”有信心,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准备提供更多的材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受进口冲击,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五六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超过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今年初,对欧盟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申请的四大企业还能维持生产,到二季度,两家企业——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已接近完全停产状态。此外,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一家浙江多晶硅企业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自欧盟进口的多晶硅从2008年的3932吨上升至14643吨,3年时间增长至3.7倍。此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预测,在进口冲击之下,2012年中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比上年下滑约25%,为6万吨,而进口量将突破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约95%来自美国、韩国、欧盟。8.5万吨进口量,按23-25美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商务部的两次调查涉及进口总值约21亿美元。
绝地反击
面对上游企业的反击,一度处于欧美“双反”漩涡中心的英利绿色新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支持光伏产业的任何环节被人为地设置障碍,这只能阻碍光伏产业全球发展和国际合作。“我们呼吁积极展开对话,和谐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