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原料来源具有多样性。从传统的生物燃料,到现代工业的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有低质土地的各种能源植物。
第四,可以像化石能源那样,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生产体系。
第五,具有“可循环性”和“环保性”,可以做到零排放,物质上具有永续性,符合先进生产模式的要求。
第六,具有“带动性”。可以拓展生产领域,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产业发展,具有多重社会效应。
第七,抑制化石能源价格。
第八,增加就业机会,开辟内需市场。
八大优势,个个都说得实实在在。
生物替代柴油
生物能源还有许多好处没说到。对中国广大农民兄弟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生物替代柴油。
生物柴油是用大豆之类含油植物,或动物的油脂作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它比传统的石油制柴油,更具润滑性能,储存、运输、使用更加安全,抗爆性更好,燃烧更充分。目前世界各国大多以20%生物柴油与80%石油柴油混配,便可用于任何柴油发动机。 欧美国家政府大力推进生物柴油产业,给予巨额财政补贴和优惠税收政策支持,使生物柴油价格不断下降,已经和石油柴油相差无几,市场竞争力因而大大加强。
近年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卖粮难、卖果难。种植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使农产品就地直接转化为工业品,市场广阔,强农富农,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既为国家和地方增加税收,又有效地增强了国家的石油安全度。
发展生物柴油还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生物柴油的能耗仅为石油柴油的1/4,可显著减少燃烧污染排放;生物柴油无毒,生物降解率高达98%,降解速率是石油柴油的两倍,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
总之好处多多。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乎所有农产品总量均已达到世界第一,人均产品也大大提高。在人口从10亿增长到13.5亿的前提下,人均产量仍然明显大幅度提高,人均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18.7公斤增长到2010年的408.7公斤,增长28.2%;人均棉花产量从1978年的2.3公斤增长到2010年的4.5公斤,增长95%;人均糖料产量从1978年的24.9公斤增长到2010年的89.8公斤,增长3.60倍;人均油料产量从1978年的5.5公斤增长到2010年的24.2公斤,增长4.4倍;人均水果产量从1978年的6.9公斤增长到2010年的40.2公斤,增长5.8倍。所有的农业产品增幅,都意味着秸杆、根茎等生物能源原料几乎同比增加。那么多的原料如不制成生物能源,何谈“物尽其用”?而事实上,正如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烧液化天然气或管道天然气,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在烧煤。柴草作为生物能源,正在全国广大农村被大面积地淘汰。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