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启动了对欧盟多晶硅的“双反”调查。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商务部将从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多晶硅进口产品的倾销、补贴情况及其对中国同类产品产业造成的损害进行调查,并依法做出公正裁决。
此前,中国四大多晶硅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上述申诉。他们认为,国外多晶硅的低价倾销令中国多晶硅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多晶硅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决定立案更多的是考虑对欧盟施压。虽然贸易战必定是双输的结局,但在目前情况下,作出反制措施已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多晶硅困局
今年8月,包括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在内的国内四大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交申诉,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而此前,上述4家企业也向商务部提出了对美国及韩国多晶硅的“双反”申诉。目前商务部对于美韩的调查已经在进行中。
上述4家企业的指控并非没有依据。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三头在外”,这三头指的是原材料、市场以及核心技术。其中原材料主要指的就是多晶硅。
“国外原料商常用的手段是:利用地位上的优势,在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就拼命提高价格,而在市场价格低的时候,就拼命压低价格,来打压竞争对手。”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程鹏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64496吨,同比增加近33%,已超过去年我国全年的进口总量,而在价格方面,同期累计平均进口价格26.44美元/公斤,同比下跌61%。
按照国内企业的看法,政府的补贴正是其低价竞争的重要推手。据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标锦介绍,德国就出台了“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投资赠款,多晶硅投资者根据其所处的“激励地区”及企业规模而不同,大型企业能够得到的资助,最高可达投资成本的30%,中型企业最高可获得40%,而小型企业最高可获得50%。此外,德国还出台了东部地区“投资津贴”项目,2001年以来,德国企业瓦克化学(Wacker Chemie AG)由此陆续获得了多笔补贴,总额高达4亿欧元。此外,还有多笔政策性贷款,贷款本金总额为8.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