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问题,龚学进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据其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不难推测,尚德更期望以市场化的融资手段(信贷、可转债、增发等)解困。
“政府要帮扶企业,绝不是动用政府资源,通过行政手段。这些钱不是国家财政,也不是税务收入。而是银行,仍然通过市场手段,通过正常的流程来帮助”,龚学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尚德资本的运作会有专业的团队,也有常规常态的手法。银行融资当然重要,可转债也是可以的,增发股票也不错,这些都是在考虑的”。
应该说,在龚学进看来,尚德接受政府动用资源说服银行帮助公司脱困,本身就是尚德对政府救助的一种“不拒绝”。
“政策春风”救行业也救企业
“其实基于国内市场的兴起、并网瓶颈有望突破、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尚德、赛维摆脱困境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以尚德为例,此前,公司只有5%的产品内销,而今其国内出货量几近全部出货量的20%。
此外,作为赛维、尚德共同的一根“救命稻草”,此处不得不提及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将确保“六大六小”光伏企业授信额度一事。
赛维、尚德不仅双双在列特指已成规模和品牌实力的“六大”名单,更分别获得了600亿元人民币、500亿元人民币的国开行授信额度。
当然,想要拿到这笔贷款,赛维、尚德必须有项目可做。
而早在此前,龚学进接受采访时就曾表达过对银行救助的渴望,“我们要拿出明确的战略,清晰的路径,切实有效的措施,让银行看到,这群人仍然值得信任的”。
对于国内市场,龚学进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大唐、国电、华能,还有地方的,青海的黄河水电,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公众建筑、鸟巢、世博会,万科、融创的别墅区用太阳能屋顶等等。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市场和客户”。
与此同时,在谋求通过国内市场启动脱困的基础上,尚德也并未丧失对海外市场的信心。龚学进曾表示,贸易战是短期的,壁垒是暂时的,接下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海外市场只要你企业有实力,就能继续做下去。我们在美国的 凤凰城 光伏工程,目前规划大概在100M W左右,接下来可以扩充到500M W。美国人很欢迎。即使有贸易壁垒,也可以通过在海外设厂规避,一样可以进入美国,进去后的成本跟美国本土的产品相比依然有竞争力。尚德的客户还在,渠道还在,这些都是尚德接下来继续生存的空间和机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