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良性循环要想实现,关键就在于高投资和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以推动生产成本和价格快速降低,从而抢在化石能源行情大幅度下跌之前建立对化石能源的可持续的价格竞争力。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前后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命运变迁,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对光伏产业何其重要。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水力、核电、煤炭等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取得长足进展:二战时期苦于油源匮乏的德国开发的煤炭液化技术在战后长期被束之高阁,那时又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并一度大放异彩;巴西大规模推行酒精燃料汽车计划;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竟然投入巨资在中国开发安太堡煤矿……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1973年~1974年和1979年~1980年的两轮油价暴涨。用工业化国家出口的制成品衡量,1974年石油实际价格上涨将近3倍之多,以至于西方经济学者将欧佩克主导的这两轮大幅度提高油价称为“世界历史上垄断力量的最大胜利”、“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人为大提价”。然而,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实际油价显著下跌,很多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长期遭遇冷场,直至新世纪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才再度翻生。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替代能源的上述历史完全有可能重演。这两年全球初级产品牛市已经终结,包括能源在内的初级产品行情已经显著下跌,美国发起的“页岩气革命”更令石油、天然气价格面临持续下行的重压,美国天然气价格比一年前下跌了一半左右,欧美石油巨头盈利因此普遍下滑。
虽然埃克森美孚公司第二季度账面净利润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来自出售在日资产等临时性利润,其实际净利润是减少的;雪佛龙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7%至72.1亿美元;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40.63亿美元,同比锐减53%;英国石油公司第二季度亏损13.8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57.18亿美元,是该公司2010年第二季度遭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以来第一次出现季度亏损……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石油服务供应商如哈利伯顿、贝克休斯、威德福等公司,其今年第二季度北美地区经营利润也同比下降了10亿美元左右。
金融市场参与者们大力炒作的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预期、中国和欧洲反危机政策、中东动荡等题材固然能够在能源和其他初级产品市场上制造一次次反弹,却不足以改写初级产品供求关系的总体格局及其行情大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价格维持高位,只能使其在传统能源价格下跌时被加速淘汰。不错,光伏产业上下游价格均大幅度下降,光伏组件产品价格从10年前的6美元/瓦下降到目前的1美元/瓦;多晶硅进口价格从2008年最高时节的接近300美元/公斤下跌到2012年年初的30.5美元/公斤,然后进一步下跌到6月的23.6美元/公斤……这样的下跌固然给相当一部分企业带来了困难,但基于上述分析,这样的大幅度跌价恰是光伏产业可持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