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成为制约瓶颈
并网一直是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启动的重要瓶颈。对此,《规划》提出了分布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系统思路:在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屋顶”分布式电站,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则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同时提出,建立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非歧视无障碍并入电网的管理机制,强调要调动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格局。
同时,《通知》也明确规定,电网企业要配合落实示范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方案并提供相关服务,本着简化程序、便捷服务的原则,规范并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标准和管理程序,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
李琼慧认为,目前我国地面光伏电站并网基本能够按照已有的程序和管理办法顺利并网,不存在问题。但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介于电站和用户之间的一种新型发电类型,由于缺乏规范的并网程序和并网管理规范,并网还不十分顺畅。
她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影响用户侧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相关政策不配套,使得电网企业的并网技术要求和项目业主预期收益要求难以协调,造成部分项目难以顺利并网。二是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介于电站和用户之间,因此难以完全作为电站或用户管理,目前相关并网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并网管理程序还不明确。三是多数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开发商对电力系统的特性不了解,不熟悉、不了解并网管理程序。
她呼吁,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标准,调整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是关键
周凤起认为,国内光伏发电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用户侧光伏并网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管理程序。他建议,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先行,由电网企业牵头,管理部门和光伏业界协助,尽快出台相关并网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管理程序,做到科学透明和可操作。
李琼慧则建议,应该尽快调整用户侧光伏系统激励政策,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政策更利于用户侧光伏系统的推广应用。
她说,鉴于德国经验及当前我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适时调整用户侧建筑光伏系统激励政策,研究建筑光伏系统采用上网电价政策的可行性和上网电价标准。
他们接受采访时均表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光伏系统,国家应该出台有差别的上网电价政策。建筑光伏系统具有就地利用的优越性,我国不同地区均拥有太阳能资源,但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为广泛推广太阳能建筑光伏系统应用,建议国家根据资源区不同出台不同的上网电价。”李琼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