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可谓风雨飘摇。今年5月,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举起了“双反”大旗。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产品征收不低于30%的惩罚性进口关税,中国多数出口商都受到影响。
就在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德之间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纠纷,在两国总理领衔的高级别官员斡旋下“曙光初现”之时,仅过了一周,就传来欧盟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尽管立案调查到最后裁定将有15个月的时间,但这给中国光伏企业又绷上了一根弦。如果一旦欧盟裁定中国出口欧盟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并征收高额倾销税,必将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
全球“洗牌”
作为太阳能直接应用的一种形式,光伏发电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光伏产业以31.2%的年平均增长率高速发展。中国光伏产品的起步和国际基本同步,技术研发的快速推进引人关注。
2008年,硅料价格一路飙涨至400美元/公斤,众多国内太阳能企业拥硅为王,硅电池成本一度居高不下。在当时情况下,只占晶硅1/100硅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成本优势明显,被视为第一代晶硅产品的替代品。
随后硅料价格大幅下跌,硅料价格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下滑,至今已跌落至20多美元/千克,薄膜已经不具备成本优势,全球许多薄膜厂家陷入困境。由此,领先世界技术水平的二代非晶微晶高端薄膜产品,已失去高温效应与价格等差异化优势。一代晶硅组件价格从2008年每瓦4美元,降至目前每瓦0.6美元左右。二代薄膜组件也从原来每瓦1.5美元降至0.7美元,与一代多晶硅组件15%~16%的转换效率比,近期难显优势。
受欧债危机深化、美国“双反”影响,光伏行业特别是占有全球2/3产能的中国光伏产业,亏损巨大。与此同时,制造业巨亏和价格的骤降,使光伏电站的系统建设成本由2009年的每瓦24元降至今年的每瓦12元。随着投资成本的下降,在国内外许多阳光好的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与传统的上网电价已逐渐接近。故有业内人士称,光伏产业竞争残酷,但前景光明;严冬虽然来临,但春天却已经临近。
主动出击寻求突破
面对市场变化,中国光伏企业主动出击,积极调整战略,寻求突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