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此外,六家中国光伏企业又被列入欧盟反倾销应诉名单,这对国内光伏产业形成双重打击。中国光伏产业如何从内忧外患中寻求新出路?专家建议,国内光伏产业启动自救势在必行。
美国商务部当天最终裁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至249.96%。同时,还裁定中国输美的此类产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补贴。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被动局面可从三个方面实现突破,第一是启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二是开拓新兴市场或考虑在欧美市场直接建厂;三是国内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实际上,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初裁之后,部分光伏企业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启动了自救程序。包括河北、江苏等地的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产业外迁。此外,国内光伏企业也加大了开拓国外其他新兴市场的力度,扩大在新兴市场中的份额,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快速增长的市场,以及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等潜在的市场。
在扩大国内市场方面,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分析人士指出,《规划》的出台,是国家从战略层面通过扩大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来消耗光伏企业由于出口受阻带来的过剩产能,这必将有利于缓解光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市场还呼吁希望国家能给予光伏产业一些支持政策。据悉,国家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正酝酿一系列“救市”之举,力推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推动光伏产业有序发展。
美国之所以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咄咄逼人”,首先是因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庞大的产量和低廉的价格造成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进口的依赖。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3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一倍多,同时,中国光伏产业链的逐步延伸及其在技术上的突破,也在挑战着美国光伏装备技术的垄断地位。眼看着替代能源的发展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美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另一方面,欧美经济今年以来复苏步履蹒跚,欧洲债务危机未出现好转迹象,美国失业率高涨,部分人将理由归结到对华贸易不平衡上,甚至添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以谋求个人利益。不过,有评论说,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复苏于事无补。
除此之外,国内方面,从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开始发迹到如今经历了一段“井喷式”发展,产能相对过剩问题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