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50年代,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光伏技术开始发端,随后在70年代趋近成熟,但由于成本太高,光伏只是被用在航天器等少数高科技领域,无法在工业、民用领域使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合适的环境,光伏也一样。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生的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让一些国家开始将替代能源的眼光放到了光伏技术上,随后光热发电又被引起重视,这正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光伏和光热发电并行发展的一段历史。美国加州那个至今仍在运行的300多兆瓦的光热电站,正是从1982年开始建设。
但由于成本高企,第一波全球性的太阳能源利用试验,随着石油危机的解除而终止。
不过,也正是这一波较大规模的尝试,不仅留下了一些目前仍在运行的项目,也为进入新世纪来光伏技术的规模化发展预设下了技术路线。
在一定程度上,航天科技代表着未来社会科技的发展方向。因此,从人类将航天器送入外太空以来均以太阳能作为能源来看,未来社会的能源选择中,太阳能源会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另外,源于半导体科技的光伏技术,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以及实践经验。同时,在全球庞大的半导体产业的支持下,光伏技术还有着快速产业化的资源基础和实践能力。
所以,光伏行业今天的位置,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必然。
激励政策的驱动
从上世纪第一次规模化推广光伏技术的历史来看,光伏技术规模化利用的逻辑前提是更低的成本,但经济学基本常识显示,成本的降低又与规模息息相关。
于是, 政策补贴的激励模式得以出场。
回溯十年来的光伏业发展史,不断降低成本无疑都是其中的主轴,无论是“硅”、“膜”技术路线之争,还是产业链条上的竞争格局变化,无不如此。
而光伏技术的成本之所以能够如此之快地降低成本到目前这样一个水平,需要感怀的至少有一个国家和一个人。
这个国家,是德国——一个以严谨与精细著称于世的国家。正是德国率先推出针对光伏利用的政策补贴的激励模式,为光伏技术今日的规模化推广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