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内对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审批速度也明显加快。今年6月25日,中广核设在青海德令哈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实验基地正式获准开工,其50MW槽式光热发电项目计划于2014年10月前完工,总投资20亿元;15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国家863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计划2013年开工,2014年建成,投资6亿元。继7月19日,北京中科院电工所延庆1.5MW塔式热发电项目成功运转,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实现了首次冲转运行之后,国内太阳能热发电的步伐开始加快。国电西藏分公司获得西藏山南地区项目“路条”;河北省张家口市64MW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也正式签署协议。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处于一触即发的时刻。
光热行业亟待启动,吸引众多企业跃跃欲试。一年前的太阳能热发电展会上,当时只有两家槽式真空管产品进行展示,但到了今年3月的展会,已经增加到了8家,年产能已达400-500MW,玻璃反射镜的产能到今年底可达到装备1200MW槽式电站。
“就目前而言,全球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化的需求,中国也能满足一些零部件的需求,比如玻璃反射镜、传动系统、跟踪器、聚光器支架和汽轮机等。”科技部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王志峰理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北京工业大学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重芳则呼吁,在产业快速发展期,要避免重蹈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的前车之鉴。马重芳说:“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考虑,扶持科研应用,应该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光热发电产业,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中国在能源布局的顶层设计上需要有更深入的战略思考。讨论哪些是能源的主流技术,其发展前景如何,投资方向如何等问题。如果不认真讨论这些议题,国内市场可能会舍本逐末。”马重芳说,“目前,国内太阳能热发电行业仍未掌握核心技术,存在产业盲目扩张,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
中广核太阳能总经理韩庆浩指出,中国光热发电产业的确面临四个主要问题。首先是核心设备和关键配件缺乏实际项目运行检验;其次是无系统集成经验,具有开发、设计、施工、调试、运营全过程技术能力的人才极其匮乏;第三是检测平台及标准体系的缺失。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营的全过程标准体系匮乏;另外,气候和环境条件相对来说更为复杂和恶劣,光照资源丰富地区平均温度较低,沙尘、高原、大风、水资源相对匮乏。
截止到2011年,全世界20年来已建的光热仅有1.35GW,在我国制定的太阳能“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要完成1GW光热规模建设,用三年多的时间赶上全世界约20年的总和,这个市场规模不可小觑。王志峰说:“各方发力太阳能热发电行业也当属正常,但同时也需要有一个来自质量监督体系和产品的保障, 以免行业进入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