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美国发布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初裁结果后,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知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印度反倾销局也发布公告称,将对中国(包括台湾省)等国家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装板或部分组装板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光伏产业似乎陷入“双反”频起的四面楚歌。
双反潮来袭
去年10月,以SolorWorld为首的七大企业组成太阳能制造联盟(CASM)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太阳能电池相关企业征收“超过100%”的进口关税。
今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中国光伏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税率为2.9%至4.73%。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表示,经初步裁定,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这种产品时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达31.14%至249.96%。据此声明,尚德电力将被征收31.22%,天合光能31.14%,英利等其他应诉企业31.18%,未应诉企业征收249.96%。
按照美方办事的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贸易纠纷案还需由另一家贸易管理机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裁决。根据目前日程,美国商务部将于2012年10月初作出最终裁定,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2012年11月底作出终裁。
这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问题迅速凸显出来,江西赛维首先暴露出生存危机,并出现大规模的亏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曾经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美国的“双反”裁决一旦生效,极有可能传导到欧洲国家,甚至促使欧洲国家对中国产光伏组件进行“双反”调查。此前德国有一些光伏企业倒闭,他们有可能迁怒中国促使欧盟进行“双反”调查。一旦欧洲也执行类似裁决,中国很多光伏企业都将死掉。
果然,美国“双反”的始作俑者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world于7月25日向欧洲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的光伏电池板启动反倾销调查。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通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与美国“双反”仅限于组件相比,欧盟对华产品立案范围在此基础上扩至硅片和电池领域,波及更广。
按照欧盟法律规定,立案之后9个月内会做出初裁,15个月内做出终裁,终裁结果由欧盟27个成员国政府进行投票后,方能生效。
据悉,2011年中国对欧洲光伏产品出口金额高达204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口超过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00万人。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反倾销案通过不利裁决,它将成为中国与欧盟历史上最大贸易纠纷。
目前,中国光伏产品70%出口到欧洲,20%出口到美国,若欧美国家最终通过对华不利的终裁结果,将直接导致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不良贷款风险,影响就业人数超过30万-50万人。届时全球两个市场将对中国光伏企业关闭,中国的光伏行业将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倒闭潮和失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