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出的一则公告,中国光伏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劫。虽然立案离初裁和终裁还有分别6个月和12个月时间,但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去年10月,德国SolarWorld等光伏企业提起申诉,要求美国对中国输美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49.88%~249.96%反倾销及反补贴税。今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征收31%~250%的反倾销关税。如果10月份的终裁坚持这一决定,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彻底丧失。
实际上,经过近年来爆发式的发展,光伏的上游产业多晶硅在2009年被定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
过剩的多晶硅寻找出路的结果,就是把压力传导给光伏产业。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为27GW,而国内光伏产能却可达到50GW。行业性过剩加上欧美市场萎缩,中国光伏本身处境就在利润微薄的边缘上游走,步步惊心。
在这些背景下,美国初裁不久,5月22日又传出德国SolarWorld计划在欧洲发起对中国太阳能制造商的反倾销诉讼,时间在年中。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出口到海外,其中70%以上出口到欧洲。在美国市场已经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如果德国也跟风“反倾销”,无疑将会使中国光伏行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果不其然,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7月24日,德国SolarWorld等光伏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发起对产自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和关键部件,如电池和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对中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坚持据理力争。7月26日,中国光伏发电促进联盟在北京发布《联合声明》,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正式请求中国政府尽快采取积极措施,以维护国内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8月3日,英利、尚德、天合和阿特斯等中国光伏企业四大巨头向商务部提交《关于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将重创我国产业的紧急报告》。8月14日,中国光伏企业邀请德国工会来中国调研。
9月11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欧,通过协商与合作化解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