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光伏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吉瓦,其中来自中国的产能有30吉瓦,而当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不过35吉瓦左右。
产能已经远远超过市场的需求,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光伏企业二季度财报几乎全线亏损。此为内忧。
美国、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这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抑制作用明显,而欧美市场占据中国光伏产品市场的近95%。此为外患。
“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启动我国国内光伏市场,虽然并不能拯救中国的光伏产业,但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业的困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光伏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对记者说。
但是,中国国内的光伏发电依旧面临着诸多难题,可以说,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
大型光伏电站并网难
作为中国首家大型光伏电站的制造者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学会对此深有体会。
“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大型光伏电站由于装机容量较小,属于新兴的新能源领域,所在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并网还是相对简单的。”张学会说。
“但是,这两年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张学会话锋一转,“随着电站规模的增长和竞争的愈演愈烈,并网的问题逐渐显现。”
据记者了解,大型光伏电站在建设前必须获得官方许可,拿到路条。凭此路条,电力公司会允许电站建设方进行接入电网的相应设计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施工方案的设计。
因此,并网设计能不能通过审核是项目核准的必备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如果企业的并网设计审核没有通过,那么项目就不可能开工建设。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学会所在的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一个电站。
“这和我们年初制定的目标有很大出入,”张学会说,“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省份,核准的差距非常大,快的可能两三个月,而慢的甚至两三年”。
核准通过,开始动工,也并非万事大吉。
电站的投资方还可能因为电网规划线路的建设与电站的建设进度不匹配等问题,而自行承担这部分本该由电力公司买单的建设费用。这其实与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有所冲突。
其实,让大型光伏电站的投资方更为无法接受的是建设完成之后的并网难题。据业内人士透露,最长有两年都没有并上网的项目。“而并网项目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轮发制度让很多大型光伏电站"晒太阳",实际上直接损害了开发商的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坦陈。
正因如此,不少企业对于大型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情大大消退,许多企业拿着路条在观望,这也导致国内光伏进户之路更加漫长。
分布式光伏配套措施缺位
光伏进户的实现除了大型光伏电站外,分布式光伏发电也是不错的选择。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其实占据光伏的大部分。相比之下,地面的大型光伏电站反而比例较低。”
也正因如此,最近两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在许多国家发展起来,我国也在其中。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同样面临着问题。
阳光电源(上海)有限公司光伏产品线总监张彦虎最近就遇到了其中之一。
据他介绍,公司想在上海的办公楼屋顶安装一套可以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但是苦于找不到申请审批部门而迟迟不能实现。
就此,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目前,我国的确还没有专门的政策和法规对这种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作出相应的规定。不过该业内人士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起草了《分布式电网管理办法》,并表示对此会欢迎、支持并提供相应服务。
除此以外,我国的信贷、保险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的政策体系也尚未建立。
“虽然目前投资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企业仍以大企业为主,但最终这个市场还是会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资金实力并没有那么雄厚的中小企业来说,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还需要我们慢慢探索。”时璟丽说。
虽然目前中国有了固定电价政策和补贴机制,但这还远远不够。诸如,项目监管机制、规划机制等等方面都还是空白。
“因此,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开发企业、光伏产品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和最终用户协同合作,才能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真正成熟。”时璟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