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在会上说,受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环境形势严峻,骨干企业也面临着生存威胁。
两个月前,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其中赛维和尚德破产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已经从30.5美元/公斤下降至23.6美元/公斤,降幅达22.6%,各光伏企业毛利率急速下滑。
“2010年光伏行业的毛利率在30%左右,而2011年连10%都不到,今年的情况更糟糕。”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只有当毛利率维持在10%甚至更高一些时,企业才可能有盈利,否则净利润将是亏损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近期在下降,阿特斯、英利绿色能源及天合光能等三家公司都出现了800万美元、约3000万美元、2200万至2300万美元的外汇损失,预计第二季度公司财务将受到汇率变动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上半年利润。
体制障碍
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电池产量的巨无霸,但其发电的装机规模之少几乎与之形成了南辕北辙的对比。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对160多家企业进行的产能统计显示,其产能已经达到了35GW,超过了全世界的总装机量。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却不到4GW。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到全球的80%,但光伏装机量只占到全球的8%。
就像风电此前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一样,由于种种原因,光伏一直被一种近乎嘲笑的语气指责为“没有装机容量,更没有发电量”的新能源,而使之处于尴尬的境地。
“规划再好还是规划,”尚德副总裁刘志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电网没有对光伏电站发出来的电进行消纳,建再多的光伏电站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