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一位人士表示,之前多家国内企业与美国一些本土光伏企业一起成立了平价太阳能联盟,意在持续的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推广绿色能源,也试图通过这个联盟里的美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传递信息,来解决双反问题,“希望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另外,上述人士认为,国内多晶硅企业力主对美国双反实行惩罚性措施实际上是为自身考虑,若海外的进口通道被堵死,下游企业将不得不全面转向国内采购,国内多晶硅企业将由此获益。由于国内多晶硅企业供货价格比海外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将让下游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倍感压力。
不过这种说法得到上游多晶硅企业一致反对。赛维一位人士就对本报表示,多晶硅市场目前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已经不可能被国内企业为所欲为地垄断,即便美国不对华提起双反,中国多晶硅企业也会对美国多晶硅企业提起双反,因为他们的低价倾销已经危及国内企业生存。“而且寄希望美国本土企业的支持和声援来化解美国的双反,这个想法根本行不通。”
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则对本报笔者表示,去年我国多晶硅进口6.46万吨,几乎占了国内近一半的市场,而今年1—7月,进口多晶硅就已高达4.8万吨,已高于国产的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5.1%,同时价格低至27.35美元/千克,较去年价格下跌53.4%,“去年至今,多晶硅生产成本不可能降低一半,但外资的价格却降了一半,这只能是倾销。”
吕锦标向笔者表示,即便最后欧盟对华的双反不立案,但国内的多晶硅行业也会坚持对欧盟的多晶硅倾销行为进行双反,因为这是两回事,目前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剩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90%企业已经停产,而开工的多数企业也在亏损运行,情形已刻不容缓,“我们不会妥协”。
行业困境激发矛盾
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已把整个光伏行业逼入险境中。
光伏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表示,正因为全球光伏产业氛围不好,事关生死,所以企业们才抱着对每一分利益必争的态度,这也是国际双反大战和国内上下游意见分裂的原因之一。
“从上游多晶硅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欧美有几家企业为了从中国本土企业手中抢客户,甚至给国内几家组件企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零价格多晶硅,企业们只需付运费,就能拿一定量的免费产品,这个举动明显是想把国内的多晶硅企业逼上绝路,不反击已经不行了。”上述光伏行业协会人士说。
该人士表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短期内,对国内下游的企业肯定是利好,国内外多晶硅巨头价格战越激烈,下游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他们期待上游价格战,也是他们不希望对欧美双反的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几家外资多晶硅巨头意图明显,是想用2~3年的时间挤垮中国本土企业,而后再提价销售,由此下游一些电池组件企业明显是短视行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