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已经未雨绸缪,积极在日本、印度以及南非等市场布局。不过日本市场门槛过高,印度等国对中国光伏企业提防心也很强。因此,业内希望能启动内需市场,消化光伏产业产能。
在此思路指导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光伏装机容量目标从最初的5吉瓦,一路上调到10吉瓦、15吉瓦,直至最终的21吉瓦。在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动下,加之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确认,国内光伏市场仿佛就等起飞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内建光伏电站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促使企业仍然以国外市场为主,极力避免陷入国内电站的陷阱。
光伏新秀、规模中等的河北企业光为新能源公司总裁魏强毫不掩饰目前的行业处境。其公司260兆瓦的产能3/4外销,1/4供应国内。面对行业不景气,魏强说最重要的是等待,产能过大的公司风险也大,不要贸然采取过激行动。
中广核是新能源电力开发领域的领先者,又是国企,尚且如此,其他企业要从政府口袋中掏钱,估计更难。魏强说,标杆电价会根据成本适时调整,政府拖款周期越长越麻烦,还是少做为好。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已经给光伏电站充分支持,比如特许权招标、光伏标杆电价等。不过中广核太阳能公司韩庆浩总经理曾表示,该公司开发光伏电站应获得的项目补贴拖了两年还没有拿到。
上述种种使得国内光伏电站事实上成为企业的陷阱: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极易陷入,耗费现金流。民营企业一旦陷入,很可能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