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股票价格徘徊在1美元、负面新闻不断,在光伏产业泡沫破裂之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的颓势已在意料之中。
但无锡尚德8月15日的一纸公告,还是让业界颇为震惊:公司首席执行官施正荣辞任CEO。
无锡尚德,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标杆企业,施正荣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辞任,不仅意味着无锡尚德市场和业绩的一次“滑铁卢”,更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一次前所未有“危局”。
尚德危局露出行业“冰山”
一切都来得似乎有些突然。
8月15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公司原首席执行官(CEO)施正荣将不再担任这一职务,由公司原首席财务官(CFO)金纬接任,尚德美洲公司的CFO丁怀安将暂代公司CFO一职。
施正荣的太阳能光伏道路,一直颇为顺利。自2000年回国创办尚德电力以来,施正荣一直是公司的一把手。2006年,借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之势,施正荣成为《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当年的中国内地首富。
最富时,常是最危险之时。就像其他内地首富一样,施正荣和他的尚德也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欧美经济整体低迷,令光伏产业最大的需求市场极度疲软,加之欧美国家挥起的“双反”大棒,中国光伏企业频频遭遇“冰山”。太阳能行业的整体下滑,尚德电力也跌入低谷。截至今年一季度,尚德电力资产负债率高达81.8%,濒临破产的传言不绝于耳。近期尚德遭遇的环球太阳能基金(GFS)反担保骗局,导致公司股价跌至上市以来的最低点,可以说施正荣和尚德高层正面临着最为艰难的处境。
业内人士表示,对原本就已债台高筑的尚德电力来说,GFS反担保骗局带来的约5.6亿美元债务,或将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光伏企业经历“生死劫”
不过,无锡尚德的危局,显露的只是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受挫的一角“冰山”。事实上,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正在经历一场“生死劫”。
杰富瑞投资银行新能源研究员徐珉表示,美国“双反”政策、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严重打击了光伏企业盈利能力,目前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公司市值已跌去逾九成。
据悉,2007年底,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总市值达到最高点,约为320亿美元,当时还只有9家公司在美上市。如今上市数量已增至11家,但总市值仅为20亿美元,较最高峰时已跌去九成多。无锡尚德、赛维LDK第一季度财报均出现亏损。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据杰富瑞集团测算,由于美国双反政策影响中国出口,仅仅今年一季度,因双反造成的中国光伏公司损失达1.2亿美元,相当于需多销售2.4GW的组件量才能挽回损失。目前,光伏企业停产破产事件相继发生,企业从市场上拿到资金十分困难。“目前已有约10家光伏企业试图上市,却并没有成功。”
产品价格的下跌,造成光伏企业巨额的资产减值。在杰富瑞统计的9家光伏企业中,去年下半年资产减值损失即高达39亿美元。“光伏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跌,库存价值将进一步降低,未来光伏企业资产减值损失将会更大。”
祸不单行的是,继美国之后,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也展开了反倾销诉讼。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海外光伏产品总价值约为358亿美元,欧盟占60%以上,欧盟此次反倾销案将涉及超过200亿美元的出口额。
一旦欧盟此次反倾销立案成立,可能会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欧盟反倾销案涵盖了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以去年产值每瓦成本15元人民币计算,总体量高达近万亿人民币,波及范围明显扩大。
专家支招
光伏企业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吴德群)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招工困难、工厂大面积停产。理论上已近破产的光伏巨头依靠政府输血,依然难以维生。
整个行业是否走到了尽头?深圳市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张囡囡表示,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能源紧缺的一个长远的、局部替代的能源方式,它将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的重点。之所以出现今日危局,与欧美国家的双反政策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光伏产业发展过于迅猛,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盲目扩张、无序竞争严重,产能过剩、库存加压、价格暴跌。
专家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应该积极调整战略,加快自主研发,不断获取核心技术,向产业链上游拓展。目前,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中国产业的优势在电池组件及电池板生产环节,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及生产技术大部分从欧美进口。“中国光伏企业的‘命门’,掌握在欧美国家的手里。”
“要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张囡囡说,欧美“双反”大棒让尚德、赛维LDK等主打欧美市场的产业巨头吃紧苦头,这给深企的启示是,要在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上做文章。深圳目前有太阳能制造企业200多家,生产的大都为应用产品,并且产品大都出口到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新兴市场。
“深圳销往欧美市场的太阳能产品、尤其是光伏产品不多。”张囡囡说,深圳太阳能企业大都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能力强,早在欧美国家进行“双反”前,就已转向国际新兴市场,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而且,深圳太阳能设备制造商不多,像深圳市捷佳创公司,尽管做太阳能设备,但其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一带的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