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冰称,“我们现在销往德国的组件售价大致在一瓦0.6欧元左右,还略微高于国内销售产品的价格。”
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济波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说中国光伏厂商倾销,基本是没有依据的。以我们为例,我们销往全球各地的组件采用的都是同一标准,且必须满足25年质保的标准,因此成本也是一样的。至于国内国外价格不同的问题,得看当地市场的情况。我们的模式是,电池片外采,之后再加工成组件,销售时在电池片成本之上再加上组件加工成本和利润。公司目前还是盈利的,肯定不存在倾销问题。”
中欧光伏产业的“唇齿关系”
在昨日英利、尚德、天合光能、阿特斯四家企业联合发布的声明中,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中欧光伏产业之间的“唇齿关系”。
联合声明称,中国光伏产业与各国光伏产业是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以欧盟为例,2011年,以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欧盟,对华出口光伏设备及原材料总值达75亿美元。在近年的光伏贸易方面,欧盟也基本处于顺差状态。而从整个光伏产业的价值链看,以规模、制造为优势的中国,生产大多集中在组件端。其制造增值约每瓦0.2-0.3美元,按现在国际平均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成本每瓦大概在2.5-3美元来算,中国也仅占整个光伏价值链的8%~10%。”
此外,由于光伏产业“全球本土化”的发展特征明显,中国光伏企业在缓解欧盟各国就业压力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岗位约为28万到3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企业。
张含冰称,如果最终欧盟裁定中国光伏企业存在倾销,并征以高额税率,“等于欧洲市场的大门对中国企业关闭了。但这不是单方面的,也等于对欧洲企业关闭了大门。中国光伏厂商是德国多晶硅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的大客户,欧洲的众多运营商也需要中国的组件。贸易战只能是双输。到时候欧洲30万的光伏从业人员也会遭殃。”
蔡济波称,“我在得知SolarWorld AG要求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立案之后,打电话问了一些我们的德国客户,他们很不解,并反对SolarWorld AG的诉求。而我与其他国内光伏厂商交流下来的结论也是,大家都在密切关注,而且相对乐观,认为未必会立案,因为中欧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
“这次中国
商务部启动了对美国的多晶硅"
双反"调查,其实也是在告诫欧洲,不要轻举妄动。不发生贸易战最好,一旦开始了,那么德国的"瓦克"(多晶硅厂)也将遭殃。”蔡济波称。
中盛光电CEO佘海峰此前表示,“德国有五六千家光伏企业,但大部分主要为安装企业,制造企业仅20家左右,它们依靠安装分销、服务增值创造价值,我们赚的是制造环节。”佘海峰说,欧洲的优势主要是上游的设备和下游电站,中国厂商则擅长于中游的制造。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