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be(索比)太阳能网讯:一直以来都是由民企掌控的国内光伏业近期突然杀入数家央企。在光伏业进入产能过剩的发展低谷时,央企抄底光伏业势必将改变国内光伏业当前的格局。
市场惨淡
近期,欧美国家的一些政策让中国光伏业备受打击。2月份,德国环境部正式公布了新的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政策议案,补贴紧缩幅度较此前预期更大。今年3月德国下调光伏补贴20%-29%,今年5月到明年1月,德国还将光伏补贴每月下调0.15 欧分,全年累计下调幅度达到26%-35%;10MW以上电站不再享有上网电价补贴。作为中国光伏产品第一大市场,德国的补贴紧缩政策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打击很大,而身处欧债危机的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可能效仿德国降低光伏补贴。
此外,备受关注的美国“双反”调查结果在上月底出炉:美国商务部对华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为美国将对中国相关企业征收相应的反补贴税,其中尚德和天合的税率分别为2.9%和4.73%,其他企业为3.61%。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指出,自去年开始我们光伏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等问题,发展环境不太好。光伏产业的重镇江苏省则表示,自去年江苏省多晶硅、硅片、组件、电池片的价格均下跌四至五成,在2011年8月,该省光伏出口还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当前,中国光伏业进入产能过剩,利润大滑坡的发展低谷,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供给严重供大于求,国内生产成本和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也挤压了光伏行业原本就不广阔的利润空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都在降低,重点上市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据悉,尚德2010年的净利润为2.369亿美元,而2011年尚德亏损达10.067亿美元;英利2010年净利润是13.87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亏损32亿元人民币。拓日新能2011年度亏损1.39亿元,而其2010年的净利还有9627万元。
其中身陷危机的以国内光伏业巨头江西赛维最为严重,赛维三季报显示其负债高达27.47亿美元(约合173亿元人民币),负债率高达227%。自4月8日,赛维开始大规模裁员,工作不满2年的员工被全部辞退。这只是中国光伏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央企抄底
身处危机的光伏业为央企进入提供了一个契机。近期,据媒体报道,“两桶油”之一的国内央企中海油正在与国内光伏巨头阿特斯电力谈判收购事宜,若收购成功,中海油将一跃跻身国内光伏前五名。目前谈判尚在进行中。
据悉,中海油并不是第一家进入光伏行业的央企,中石化在塔河油田首座光伏发电站已经开始建造,中国化工也声称要抄底光伏业,并称中国化工进军光伏产业已经得到国资委的支持,组建航母级光伏企业将是中国化工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在中海油洽谈阿特斯电力之时,中海油已经通过其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与西班牙太阳能公司Isofoton在天津成立合资公司,中海油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并斥资3亿美元为工厂的发展提供资金,Isofoton持有49%股权,为太阳能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提供支持,两者计划将建设15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和光伏电站,
据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50GW,是现在规模的25倍。出于看好中国光伏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国内央企开始涉足光伏业。而收购国内的一线光伏企业将是央企立足光伏行业的重要标志。
据悉,被中海油看中的阿特斯是国内著名的光伏企业,今年的出货量在1.8GW到2GW之间,接近光伏巨头尚德电力。在国内的光伏下游产业,尚德、晶澳、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几家企业从规模上、技术上差距并不大,若成功收购阿特斯电力,将使中海油一跃跻身国内光伏业前五名。
一位民企负责人表示,央企进军光伏业将打破现有光伏业的平衡,一些借助央企外力的光伏企业很可能迅速做大,发展成为行业寡头,民企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尽管如此,由央企而引发的行业大整合已经不可避免。只有这样才能诞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巨型光伏企业,最终可能就剩下三五家光伏企业,中国的光伏行业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