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务领域上看,四家公司其实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它们在国际光伏市场上的竞争多于合作。尤其是尚德和英利,一直被业内称为“南北双雄”,两家企业的创始人经常被外界拿来对比。
在过去几年的竞争中,苗连生主导的敦煌0.69元/千瓦时的超低光伏招标价曾被施正荣批评为搅乱市场;而施正荣的非全产业链模式也为苗连生所不屑。
参与此次会议的一位专家称,光伏行业的“寒冬”实际上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因为此时的竞争事关生死。
在此轮光伏行业萧条时期,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是,行业的整合将是未来数年的常态。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大型企业虽会被扒一层皮,但若能挨过寒冬,或许会更加强大。
由于均对“双反”调查的初裁和终裁结果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因而国内的光伏企业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按照美国“双反”调查的规定,应诉企业将会被分成三类:强制应诉企业、自愿应诉企业和不应诉企业。强制应诉企业将会在几家大的企业当中选出,少则3家,多则六七家。
“按照出口美国的产品数量来看,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四家企业应该会在强制应诉企业名单中。”一位参与此次调查的律师说。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类企业未来享受到的税率将各不相同,最低的和最高的差别很大。“这就是关键所在,谁都想做最低税率的那家。因而这些巨头私底下的较量其实已经开始。”上述律师说。
上述参会的企业人士称,在成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即便是相差1%的税率,差别都会很大。获得更低税率的公司将在美国市场更具竞争优势,税率高的其市场份额则会被蚕食。
在四家企业中,英利和天合由于采取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其生产成本相对更低,而毛利率则更高;而尚德和阿特斯则由于原料多外购,因而成本很难受控制。
上述企业人士现在最担心的是,在被美国政府搞倒之前,国内的光伏企业之间会恶性竞争。“不过从现在看来,它们表面上至少看上去还比较团结。”该人士说。
当天晚上,四位大佬和陪同人员共10人左右在酒店内吃了一顿饭。在饭桌上,他们依然很少提及美国“双反”调查。当天晚上,苗连生便赶回保定。瞿晓铧则乘坐第二天的飞机赶赴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