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表明,为生产光伏产品,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EVA、浆料等原材料。中国生产企业在2010年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及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不少于30亿美元。中国光伏业内人士直言,中国对美出口光伏产品金额小于从美进口的金额。因此,如果中美开打光伏贸易战,美国的损失恐怕更大。
中美光伏贸易战正步步升温。
2011年10月18日,美国SolarWorld联合另外6家并未公布身份的光伏企业向美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组件等太阳能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已立案。目前,国内企业联合抗辩已结束,此案正式进入美国商务部调查阶段。而作为对美国“双反”调查的反击,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
在此背景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日前举行“应对美国太阳能产品"双反"调查”新闻发布会,举证申明美国对中国光伏的“双反”申诉是对中国光伏产业及产品输美现状的歪曲。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为代表的14家中国光伏企业也组成了联合抗辩团队,并在发布会现场用事实与数据驳斥了相关传言,表达了联合应诉的信心。
双反实为双输
近期,受全球经济震荡、欧债危机蔓延导致需求严重萎缩、多数国家调整光伏补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现象凸显。对于美国而言,尽管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幅度已令其国内产业瞠目,但该产业却未能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于是,美国便加快了向中国同类产业密集放箭的步伐。但事实表明,剑指中国光伏产业对美国自身而言是一个双输的结果。据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介绍,中国光伏产业是美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其增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
数据表明,中国光伏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大部分从美国和欧洲等地进口。为生产光伏产品,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EVA、浆料等原材料。中国生产企业在2010年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及支付的技术转让费不少于30亿美元。“我对美出口光伏产品金额小于从美进口的金额。因此,如果光伏贸易战打响,美国的损失恐怕更大。”比亚迪(002594)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商务部总经理赵彤告诉记者,企业不会轻言放弃,甚至会着力开拓更多市场。
尤其是美国的中下游光伏产业,以光伏发电安装产品为首重,任何对华贸易限制措施都将令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蒙受极大损失。
据悉,美国太阳能产业约提供10万个工作岗位,而Solarworld公司仅可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美国光伏产业已组建了名为“平价太阳能电力联盟”(CASE)的组织,其成员包括101家美国企业,涵盖美国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该组织成员公司指责SolarWorld公司的行为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几十年来取得的进步,并威胁美国数万就业机会,他们强烈要求SolarWorld撤回申请。
中国企业不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光伏市场遭遇寒流的2011年,SolarWorld不但实现了全面盈利,更增加雇员11%,实现了产能、产量和出货量的全面增长。据不完全统计,SolarWorld仅在2007年美国俄勒冈州新厂建设项目中就接受了约4300万美元的税收减免和公共补贴,并在2003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在欧洲获得了7315万欧元、1875万欧元和4500万欧元的政府资助。
而中国企业所得到的相关优惠政策却非常少。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仅以土地贷款利息为例,阿斯特在中国国内的支付金额为6%~7%,加之汇率变动等因素,这个数字一度攀升至10%,甚至高于阿斯特在海外的支付比例。
在激烈的竞争之下,美国方面的“双重标准”再度出现。据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介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在12月5日发布初裁结果。从历史情况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初裁中认定无产业损害并终止调查的情形非常少,仅为10%。
就此,瞿晓铧代表应诉企业呼吁,美国商务部与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应在仲裁中秉公执法,摆脱情感与政治因素,为中美两国的互利共赢创造公平的贸易环境。“毕竟,道、义、理都在中国。”瞿晓铧强调。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的立场则代表了与会企业的心声。他指出,企业并不惧怕美国的调查,相反,企业还会逆势前行,继续在技术、研发、市场方面作出长足努力,实现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应诉企业并未寄希望在初裁阶段就认定不存在产业损害。”李磊指出,中国企业积极参加初裁阶段的抗辩工作将为终裁阶段的抗辩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