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实业空心化中国制造需加力
欧债危机的产生具有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
与之相呼应的是,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在欧债危机下部分地区和行业也状况频出,最近的一个例证便是温州大量企业出现债务危机。
温州债务危机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调查发现,出现空心化苗头的原因,一是对房地产和放高利贷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实业和产品艰难,三是“羊群效应”。
浙江一家服饰公司董事长徐政杰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不搞多元投资的:“别人炒房或放贷轻松进账千万,你做实业辛辛苦苦才赚人家零头,这种刺激受不了。”
宁波华星轮胎公司原来有800多个员工,现在仅剩400多人了。谈及日益萎缩的家业,董事长黄金德表示,“融资难、用工贵、原料涨,让人担惊受怕。”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温州“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知名制造企业。
在温州,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已萎缩4/5。近年来还不断出现“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转做投机的“僵尸企业”。
一些地区实体经济出现的新动向已引起政府重视,国家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地市也出台具体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之下,一些地区重新出现了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现象。
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公司已在东阳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厂长陈俊健说:“厂区开建时,电力局、环保局、建设局还专程来看过,为我解决实际困难。”
截至今年8月,东阳市共引进了“回归型”项目178个,签约投资总额240亿元。
有关专家指出,欧债危机警示我们,不论政策还是企业界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不能如“温水煮青蛙”,直到事态严重才重视。当务之急是梳理和清除影响“中国制造”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通过改革和调控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