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商量,3人约定每天下班前趁人不注意时偷一两块多晶硅料挂在皮带上带出公司,等累积到一定数量后由杨某负责联系买家来收购。20多天后,吴某等人总共盗取30多公斤多晶硅料,转卖后每人分到了8000多元。尝到“甜头”后,3人又陆续盗卖了五六次硅料。在这个过程中,吴某前后总共拿到10万余元赃款。
今年6月,吴某去云南找女友,并与家人商量后打算明年春节举办婚礼。之后,吴某又回到姚庄继续上班。3人后来决定将原硅料藏在电动自行车坐垫下方的储藏格里偷运出去,以盗取更多的多晶硅料。不过在11月初,几人带赃物回家时,刚巧被巡逻民警碰到,他们神色慌张,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一查果然查出了问题。
探究:偷来的硅片去了哪里?
记者从嘉善县人民法院获悉,这几年来,因盗窃硅材料而被宣判的案件屡有发生。
2007年下半年起,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陆续发生多起硅材料失窃事件。后经公安机关侦破,原来是出了“家贼”,有10多名员工利用上班之机盗窃厂内的单晶硅原料,总价值上百万元。涉嫌盗窃的10多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被法院依法判处一到十四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2008年7月初,光伏企业员工朱某趁在车间上班之际,将自己操作的切断机上的单晶硅棒头尾料三块(价值8800元)藏于鞋盒内,偷带出厂后予以销售,得款5000余元。此后,朱某又剩上班之机将价值1.6万元的四块单晶硅棒头尾料藏于切断机下准备偷带出厂。结果,朱某等来的不是一沓沓的票子,而是一副冰凉的手铐。
2011年3月17日上午,在嘉善某光伏企业担任车间主任的郑某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并顺利办好了离职手续。当天下午,郑某在整理东西时,想回车间偷点硅材料出来。晚上8时多,他背了一个空书包进入厂内,很顺利地偷到了两袋硅材料,结果被保安发现。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