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在今年7月,因硅片价格跌得太厉害,无锡尚德宣布与此前签订十年合作协议的美国多晶硅及硅片巨头MEMC终止合作,并将为此付出2亿美元左右的损失及相关费用。终止合约后,尚德不再需要按合约在2011~2016年间购买大约4.6GW的硅片,估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能省下大约4亿美元的成本支出;几乎是同时间,为了确保用于选择性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生产所需的高质单晶硅片的供应,晶澳太阳能以近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阳光硅谷电子科技公司。阳光硅谷是晶澳太阳能的供应商,年产量可达485MW。据悉,此次收购将使晶澳太阳能内部硅片产能达到约785MW。
光伏企业尤其是光伏巨头动辄耗资上亿美元用于供应链整合的“大手笔”。无疑说明供应链的整合与突破,正成为光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焦点。
第三届新能源大会上,以“合作互"链","智"在必得”为主题的“2011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高峰论坛”分论坛异常火爆。可见,光伏企业都希望能免以整合供应链求解发展困境。论坛集聚全球光伏产业及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优质资源,开展产业生态解析,并探讨供应链优化管理方案。
美国杜邦光伏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经理SunilPanda表示,两点必须要关注的,即如何能够优化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合,和保证整个供应链当中的物流供给顺畅。他强调说,这些非常重要的。“现在在供应链面对的挑战是,各个供应链如果都独立于自己的环节,他们如何共享信息?相关的供应链成员如何相互合作?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推出正确的产品,这些是有决定性因素的。”
而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高级咨询经理张居平则告诉在场的企业,行业内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创新能力,供应链集成能力和整合服务能力。“在供应链的整合力度上,可以加快零配件、供应商之间的一个协作,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和降低整个成本。”
的确,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科学进行企业供应链整合,成为光伏列强提高自身全新核心竞争力的突破方向。
与会专家指出,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讲,如今的光伏产业,可谓“海外市场不稳定,国内市场不确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方面也在短期内难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各大豪强企业在规模、技术、资本等竞争力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唯有依靠控制或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得以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而除了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等成本,最直接和最大程度影响企业运作的成本单元在于采购成本。由此说来,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供应链的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