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国内光伏行业今年行情如何惨淡,却仍遭到了来自美国同行的无端指责。
10月19日,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提起的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申请调查,按照程序在11月8日前后将迎来最终结果,美国商务部将给出是否对此次申请立案的裁决。一旦立案,美国将有可能限制从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并对其征收100%的反倾销税,这一举措意味着美国光伏市场将关闭对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大门。
无独有偶,这一“双反”申请与2010年的“301反倾销调查”如出一辙,美国同行屡屡出手的背景与意图再次引发国内同行的思考。从历来的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难看出,美国已习惯性的将本国的失业率、行业的不景气的原因归结于中国。而此次的“双反”时间也“恰好”赶上美国即将进入大选年的关键时期,两党在每次大选时把指责中国政策作为砝码屡试不爽,由此也不难解释作为主要依赖出口的国内光伏业为何遭到一轮又一轮贸易措施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通过2009年“轮胎特保调查” 以及2010年“301反倾销”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生产企业,美国任何企业都具有的申请政府调查的权利,不仅成为美国企业手中的自卫武器,也成为悬在依赖美国出口企业头顶的一把利剑,这些企业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相关数据也显示,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欧洲达80%以上的份额,美国的出口占9%。目前由于受欧债危机的拖累,国内已有近1/3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如果此次美国决定征收反倾销税进而引发欧盟的连锁反应,中国光伏产业将遭到致命打击,命悬一线。
面对外来无理制裁,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全球的60%以上的中国企业为何显得脆弱不堪?“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作为行业内的一员,笔者切身感到,只有国内市场的持续启动以及光伏企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是真正摆脱受制于人困境的一剂良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市场的启动对光伏行业至关重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先天优势,但应用市场与产能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与其他传统行业内需应该占50%以上份额相比,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仅占产量的10%。试想光伏业也能拥有近一半的内需产能,国内的光伏企业将可以有效避免经历“过山车”似的惊险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