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自己品牌,处于产业链低端,承受低附加值、低毛利之重的郭台铭,这次试图渗透至除了晶硅原材料以外的所有产业链中,其志不在小。
其实早在去年,郭台铭意欲涉足光伏产业就已初露端倪。他曾计划与英利合作,但最后无疾而终。之所以流产,正是因为触到了郭台铭不愿一如既往为人作嫁的底线。
秉持“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的郭台铭想生产多晶硅和电池组件,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与英利合作的产品必须在名字上让人看出是他的“娃儿”,而英利则担心沦为这个代工之王的垫脚石,不仅白忙活一场,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培养出个新的竞争对手。
郭台铭说:“除非太阳不再升起,否则不能不达到目标。”于是,保利协鑫上了郭台铭的合作名单。保利协鑫的业务范围是多晶硅与硅片生产、太阳能光伏电站,不涉及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而这恰恰是郭台铭看重的。而且,保利协鑫在晶硅原料方面是行业龙头。去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仅4.4万吨,组件产量才8GW左右,若想在中国光伏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和保利协鑫联手是郭台铭的最佳选择。
郭台铭曾经说过:人在25岁到45岁,是为生存而工作;45岁到60岁是为理想而工作;65岁以后,就是为兴趣而工作。今年迈入61岁门槛,郭台铭会有怎样的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