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几年,国内新能源产业出现新问题,不是投入不足,发展规模不够,而是整个产业链衔接不协调,造成产能出现相对过剩问题。由于盲目投资扩张,造成像风电产业这样,在配套电网跟不上条件下,出现机组空转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扰乱了此前既定的“十二五”能源发展目标,让本该早早出台的“规划”一拖再拖。
目前来看,光伏发电发展速度远没有风电那样快,光伏装机设备闲置的矛盾还不突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此次“规划”出台,在太阳能发电发展方向上,及时地踩了刹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鼓励产业因地制宜地由大规模电站向分布式发电推进,由光伏为主向光伏、光热协调发展推进。
扶持太阳能发电产业多元化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从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禀赋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适用于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比如,在西北地区发展大规模发电站更经济,而在东南地区发展小规模更合适。从技术上看,扶持产业多元化发展,可以引进、研发和储备大量多元化的太阳能技术,有助于实现产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应用。经济发展潜力上,作为未来新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太阳能发电产业多元的发展格局,将带动更多领域产业发展,极大提升经济增长的空间。
当前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主要集中在大型规模化光伏发电产业的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在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新建起一批规模化的光伏发电站。然而,除了光伏外,西北地区也在发展大型风电,同时煤炭、天然气等就地转化发电也将发展起来,届时大量电力由西向东运输,将极大加重“西电东送”的压力。
另外,长距离电力调运,也会引起运输、变电等成本上涨。最重要的,从国家安全考虑,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过分依靠“西电东送”将存在安全问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威胁很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华东、华南等地区小规模、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建设,将极大减少对西北地区电力依赖。
可见,此次“规划”出台,恰恰是对当前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方向的修正,这无疑将极大鼓励产业从单一大规模电站模式向多元分布式,从单一光伏向光伏、光热双项并举发展。这一规划的出台,也将被看成是中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化升级的一个积极信号。
分布式发电是未来太阳能发电产业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按照此次“规划”,到2020年,太阳能屋顶发电装机要占光伏发电总容量的一半。政府如此大力扶持太阳能屋顶发电有其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中国能源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是能源产出地区,东部是能源消费地区,东南沿海更是需要大量电力。但是,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华东、华南地区日照不强,弱光时间长;另外,华南腹地、西南广大地区多是丘陵、山区,人口分布不均匀,电网架设成本高昂,且达不到规模经济。
因此,在上述地区发展大规模光伏发电,成本高,经济性难以保证。如果采用光伏分布式发电、推动小规模分布式屋顶发电、加快薄膜发电技术的应用,上述困难与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小规模分布式屋顶发电有三个优势。首先,太阳能屋顶电站不占地,适于人口稠密、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地区;其次,所发电力不仅可满足屋内基本用电需求,电力传输系统消耗几乎为零;第三,独立的屋顶电站,不需要占用太多电网争资源,一个独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只需要建立一个自动切换的开关和电网相关联,在华南、西南广大丘陵、山林地区,不需要花巨资建立电网,就可以解决当地农村居民用电问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