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位置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2010年的产能为8000兆瓦,占全球光伏产业产能的一半以上。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在海外上市的知名企业。
我国光伏产业不仅长期面临原料在外、市场在外的问题,制造业的关键设备依赖度也较高。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进口设备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
在原料方面,我国多晶硅2010年进口占总需求的50%以上。大多数多晶硅生产电耗目前在180千瓦时/千克以上,单位成本并不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硅锭、硅片产业对上游多晶硅的依赖,导致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上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中国在光伏研发领域的落后从2008年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可见一斑。中国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比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尚德在国内企业中研发投入比例最高,但是也只有0.8%,发达国家最低的比例是1.4%。中国的专利申请更多的集中在硅片、硅锭的制造上面。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太阳能专利一半以上集中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领域,而我国专利在相关技术领域只占1/3。中国在高纯硅领域的专利申请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难占据技术领先地位。
在市场方面,201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只有10%是国内市场需求。市场的缺失直接导致我国光伏企业无法参与规则、标准的制定。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必须将样品送到欧美进行美国的UL标准或欧盟的IEC标准认证。此过程耗时长达10个月甚至一年。标准的修订与更新国内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欧美光伏企业在国内销售则无须任何认证,间接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缺乏市场的另一危害是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动都能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整个光伏产业。
中国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间接造成了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除少数几家拥有核心技术和专业能力以外,在这个行业里滋生的企业大都集中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地方政府争上项目各自为战,企业同质化发展现象普遍存在。生产企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无法避免,前端受制于原材料限制、恶性降价争夺市场。目前光伏产业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低附加值再加上恶性竞争,使得这些环节的利润迅速减少,在高端多晶硅环节利润率仍有30%的情况下,光伏组件企业的利润不足10%,而且还在持续走低,惨烈的价格战不断升级。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