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电价应考虑地区差异
媒体:对于最新出台的1.15元以及之后1元的上网标杆电价,你认为是否能开启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对光伏制造业又有怎样的意义?
瞿晓铧:通过我们的测算,1元钱一度的上网电价在中国某些地方是可以有一定回报率的,但有些地方可能还无法盈利。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国家以后需要对该补贴政策再做些调整,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地方,比如省一级的话,根据本省一些光照条件再做一些适当调整,同时对不同安装类型,比如一般小型的分布式发电,屋顶系统它的造价会比大型的电量高一点,但是没有输电的损失和成本,这方面将来也值得做些调整,所以总的来讲这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个非常正面的事件,但另外一方面,我也期待中央以及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政策上的调整,使得针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更加合理。
吴达成:最近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上网电价备受关注。我个人认为,这个上网电价的出台不是太早了,而是有些晚了。迟迟没有出台主要的原因是担心,光伏发电成本相对较高,国内经济方面能否承受?光伏发电从能源结构来看应该排在哪一个位置?上网电价到底多少是合理的?不同地区的差异怎么来平衡?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通过特许权招标,一共进行了两次,想要探索一个所谓的合理电价。但实际和结果往往还是有矛盾的地方,招标时企业测算的不光是投资回收这一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这个事情与其久拖不决,不如现在先出台的这么一个电价。这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个电价出台后起码能对光伏市场起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一政策在操作上可能还存在些细节问题。比如不同地区的差异性问题。第二个没有给出补贴的时间,包括按照几年或者按照满发多少小时计算。这期限没给出的话对投资商来说显然没办法测算出收益的。这些都要逐步完善。
媒体:从多晶硅料到下游的组件在今年上半年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行业内兼并重组机会的到来?
王海生:其实在海外光伏市场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因为国内这几年它好了,大的企业有时候不容易一下子把产能扩得那么大,所以主要还是中游这块,从买硅料,就是切硅片,做电池片做组件这几个环节里面上了很多中小企业,这些目前完成上市的企业,我们觉得应该能够比较好的存活下来,因为它们有个很好的资本平台,尤其像A股上市的。目前还没有上市的企业,可能会被挤掉。现在的光伏企业大概几百家,我觉得最后几十家还是会剩下来的。
瞿晓铧:现在还没看到很多,我也不想去要,应该兼并重组就像结婚一样,要两厢情愿,不是两厢情愿就成了逼婚了,逼婚是最不好玩了,所以我觉得现在行业这样一个变化也才刚刚开始,两三个月时间,时间很短,过一段时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