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全球最大光伏电池生产能力的中国,终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拥有了明确的光伏上网标杆定价。
国家发改委8月1日下发通知明确,今后中国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下同)和1元。
具体为,今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12月31日建成投产、尚未经发改委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
对于今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此前核准但截至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中国的光伏电价将正式进入“1元时代”,这一在数年前还被业界认为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比如,国家发改委2008年核定的上海崇明光伏电站项目,上网电价即为含税每千瓦时4元),已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得到确认,中国的光伏“平价上网”时代可期。
所谓“平价上网”, 简而言之是指一个能源系统不需国家补贴就可实现盈利的状态,实现“平价上网”是一个能源系统成熟并可与传统能源竞争的标志。
不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认为,从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看,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对于西藏、青海等光照资源较好的省区是个利好消息,但平摊到全国来看,这一价格则略显“偏低”。
明确的上网电价,可以带来明晰的投资回报测算。这被认为是全球最大光伏应用国德国成功开启该国光伏市场的主要原因。
此前,拥有全球近半光伏电池生产能力的中国,其光伏产品的97%却都用于供应海外,国内没有明确的上网标杆电价,被指为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在2009年7月底发布风电的分地区固定上网标杆电价政策,被认为是将中国风电送上快车道的重要举措,目前,经过连续5年翻番增长,中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
赵玉文认为,目前这一通知刚刚出台,未来政府可能还会制定细化的政策,“应该像风电一样,制定区分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禀赋实行不同上网电价的政策”。
事实上,这一统一标杆电价的通知令业界对于中国光伏应用前景产生了新的疑虑。在国家发改委下发的这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中,“今后,我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的表述被指“暗藏玄机”。
华泰联合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认为,由于该通知未规定补贴电价的适用年限,且通知中对于下一步电价“适时调整”的时间和力度都未做明确,使得目前的电价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从事光伏投资的企业无法计算收益率,业主也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期通常较长,如果没有明确的投资回报预期,难以激励社会资本充分进入这个新生的领域。
在国家发改委制定全国统一光伏上网电价前,已有部分省区制定了本地的光伏上网电价,比如山东省确定,当地2010年投产的光伏并网电站,补贴电价为1.7元/千瓦时,2011年投产的为1.4元/千瓦时,2012年投产的为1.2元/千瓦时。江苏也确定2011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4元/千瓦时。
对于各地存在的光伏上网价格与通知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中并无特别说明。对此,赵玉文表示,目前通知刚刚下发,估计经过一个过渡期后,各地的上网电价会与国家统一上网电价保持一致。
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董秀芬今年6月在公开场合透露,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专项规划确定,“十二五”末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中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86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