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受国际太阳能光伏市场拉动,“拥硅为王”曾经成为业界名言。怀揣创造财富的梦想,济源市第一条高纯度多晶硅生产线于2009年秋在中博新能源竣工投产,玉川产业集聚区正式踏上“硅途”,可紧接着就面临价格波动的考验。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25年前核泄漏事故的黑色伤痛还未抚平,今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再次让人谈“核”色变。国际国内都开始重新审视核能,而应用于太阳能的光伏产品则以绿色、节能、环保为特色,迎来了更加灿烂的阳光。
扩大上游多晶硅生产能力,延伸中游太阳能级硅片,拓展下游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一个日趋完善的产业链正催生济源光伏产业踏上灿烂的阳光之旅。
上游:多晶硅产业顺势扩张
7月29日,在位于玉川产业集聚区一号线的中博1000吨电子级高纯度多晶硅生产现场,工作人员王富荣告诉记者:“有时产品还在炉子里,就被一些厂家预订了!”
在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成品仓库,一睹神秘的多晶硅。多晶硅棒呈紫灰色,学名黝色,因其价格贵,所以有人称之为“黝金”。在现场,还有已经分类装箱的多晶硅,按纯度的不同,市场价格也是每公斤420—450元不等。
中博总经理宋健介绍:“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中投入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上游产品,由于以前该产品制造工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加,直接导致了多晶硅产品短缺和迅猛涨价。”
“现在,我们已经100%掌握了生产工艺,而且技术日臻成熟,目前产品是供不应求!虽然没有价格最高的时候利润大,但是仍有利润空间。”说到这儿,宋总脸上流露出一丝自豪。
业内人士分析,光伏产业链目前存在“上游产业生产能力小、下游产业生产能力大”的不平衡的局面。而中博则针对这种不平衡,利用已经掌握的生产技术,继续扩大上游产品———多晶硅的生产规模。
站在中博生产区往南望去,可以看到新规划的年产5000吨多晶硅扩建项目场地。据介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6亿元,将采用先进成熟的改良西门子法,结合引进部分国外关键技术和重要设备,产品质量将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
中游:太阳能硅片集群发展
在中博新能源厂区的东南方向,记者看到已形成规模的标准化厂房,沿路厂房上方写着“发展光伏高科技产业,打造绿色新能源基地”的大型标语,这就是土建已基本结束的中博太阳能级硅片生产区,属于光伏产业的中游产业。
玉川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富海介绍,依托上游的多晶硅产业,中博审时度势,及时发展了年产150兆瓦的太阳能级硅片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包括100兆瓦太阳能级单晶硅片、50兆瓦太阳能级多晶硅片、800吨多晶硅铸锭。目前单晶炉、多晶铸锭炉、日本NTC切片机等大型生产设备已经订购,60余名职工正在北京、河北等地进行岗前培训。
宋健说:“太阳能级硅片项目每年可生产单晶硅片2600万片、多晶硅片1400万片,生产出的单晶硅片及组件可直接生产成为太阳能电池片,这样就为完善光伏产业链奠定了基础。”好项目总是受到青睐。光伏产业的广阔前景也吸引了济源煤业的目光。据介绍,济源煤业将依托中博扩大多晶硅生产的机遇,在玉川产业集聚区投资50亿元,新上1000兆瓦的太阳能级电池硅片项目。
在玉川产业集聚区,太阳能级硅片生产已呈集群发展态势。
下游:太阳能电池产业蓄势待发
2010年12月份,国家4部门公布了全国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这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我省郑州空港新区位列其中。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由政府直接投资4万亿元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9大行业的发展。
核泄漏引发的核污染至今仍让人们心有余悸,这样就可能对横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大产业的太阳能委以重任,由此推进太阳能行业“渐入佳境”。
宋健说:“如果说2008年以前光伏产业是受国际市场拉动的话,那么进入‘十二五’,国内市场需求将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壮大的重要引擎。下一步,我们计划投资8亿元,新上年产2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直接对太阳能电池硅片进行加工,其产品可直接用于太阳能电厂发电。这样既减少了运输费、仓储费等费用,又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光伏产业链发展到这一步就算比较完整了,可以称得上是全产业链。”玉川产业集聚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和服务中博、济源煤业等企业把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封装、太阳能玻璃、太阳能电池极板等产业作为下一步发展方向,不断延伸、完善集聚区内的光伏产业链条。
业内人士分析,全产业链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竞争体系,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将改变“市场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让企业具备“驱动市场、刺激消费、开拓产业”的竞争力。
而我们也期待着,一直以传统能源基地为特色的济源,能够依托逐步完善的光伏产业链,打造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实现向绿色新能源基地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