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三:产业向发展中的亚洲转移
根据Photon International 2011年第三期的统计,至2011年中国占47.8%,计13018.4MW;台湾占12.7%,计3448.5MW;两地合计:60.5%,计16466.9MW,而2010年两地合计为50.2%。在来看整个亚洲地区,日本占8.5%,计2299.5MW;马来西亚占5.2%,计1406.5MW;南朝鲜占3.2%,计865MW;亚洲其余占4.9%,计1341.8MW。整个亚洲合计占全球产量的82.3%,计22379.7MW,而2009年为75.7%。
如果我们再比较前几年的数据,更明显地看出整个光伏产业的制造中心在明显地向亚洲地区转移,尤其是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转移。
究其原因,除了传统的说法,包括: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低外。我们还看到两个因素:中国公司在决策和行动上明显快于西方国家,一个太阳电池生产线从决策到建设再到调试,在中国往往只用7~9个月时间,而欧美国家则往往要用一年半时间。另一方面,今年在中国投资光伏产业的资金量非常巨大,这也促使中国光伏产业的苦快速增长。
大趋势四:晶体硅太阳电池产量扩张明显快于薄膜太阳电池产量的扩张
自1999年至2010年世界光伏产业中各种具有产业化规模的太阳电池所占比例,在2004年以前,薄膜电池的产量在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的成熟,以及晶体硅太阳电池成本的下降。自2004年以后至2009年,薄膜硅太阳电池的份额在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的快速扩张,导致硅材料短缺,因此晶体硅太阳电池价格不断上升,从而使得薄膜电池的价格显示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2008年和2009年薄膜太阳电池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美国First Solar 公司的低成本CdTe太阳电池的成功大规模量产,导致薄膜电池比例的大幅上升。但是在2010年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占比又大幅反弹。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经济危机后,硅材料短缺的问题已经解决,硅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再加上其他的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效率的技术进步,造成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价格大幅下降,从而使得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市场份额又大幅提升。
未来薄膜电池是否还能快速从新提升市场份额,关键要看薄膜电池的技术成熟度的提升、设备价格的下降、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