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产业“寒冬”
目前,多晶硅占光伏组件价格40%左右的比重。据此,萧函认为,其价格下降将有力带动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从而促进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的扩大;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的扩大反过来又会带动光伏组件需求的增加,促进企业出货量的增长。“同时,价格下降带来的产业‘寒冬’有利于实现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会遭受淘汰,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萧函说。
孟宪淦同样认为,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经过此次价格“跳水”后,那些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而没有价格优势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或转产。而部分国内大企业得益于已建设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对运营风险的控制力比较强,所受负面影响并不是很大。江西赛维LDK总监姚峰便表示,由于搭建了光伏全产业链,此次价格“跳水”并未对赛维的盈利情况和生产规模带来太大影响。即便如此,在萧函看来,当前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启动,欧洲光伏市场全面降温,降价“寒流”使中国光伏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对于国内的中小光伏企业来说,在技术、品牌、规模等各方面均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生存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萧函指出。
王斯成:整个产业链仅有多晶硅有下降空间
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实际上是24GW,中国大陆的产量超过10GW,占整个世界的45%,加上台湾占60%。从世界的安装量来看,前三家是德国、意大利和捷克,日本和美国都不到1GW。
尽管全世界累计装机已经达到了40GW,但是各个国家应用情况并不相同。日本90%是家用的系统,德国、美国、意大利是商业建筑占比例最大,西班牙大型电站是最多的。未来几年光伏市场走向是2011年预计在21GW,2012年25GW左右,但之后会有一个上升。2011年的市场布局大约是德国7GW,美国预测是今年2.2G,但实际上都与此有出入,可能达不到目标;日本光伏走向变化不大,仍是2020年到100GW;印度是20GW,虽然比较看好,但目前总量不大。
在整个组件的降价空间,各个环节几乎见底。硅片已经达到0.7美元/瓦的成本价,没有什么降价空间,太阳能电池售价1美元/瓦(就是0.7欧元/瓦),组件实际上5月份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05欧元/瓦,(1.45美元/瓦)的平均价,实际签约的价格又降了10%左右。多晶硅5月份的价格是62美元/公斤,还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间。
目前,德国的政策正在进行较大的调整,新政策将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最主要的是电价补贴的调整,按计划是2020年国家的目标是52GW。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提出了强制本地制造的条件,遭到美、德的反对。现在全球光伏产业的目标是把整个光伏成本降下来,如果都搞本地制造,与这个目标是相悖的。强争碳税政策出台也大势所趋,对企业进行碳足迹的评估,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