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多晶硅价格出现回升,其在光伏产业中所占成本比例适中,各环节分配利润合理,促使产业健康发展。预计未来5年,国内产量将分别达到12万吨、15万吨、18万吨、20万吨、25万吨,基本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关于我国多晶硅生产未来是否过剩的问题,这取决于太阳能市场需求量的多少,与各国政策变化有较大关联。专家预计,2015年之前,光伏发电成本可望下降到每度电0.7元,市场化普及将更迅速,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比光伏发电更有潜力的新能源替代技术的情况下,长远看基于晶体硅的光伏发电还会伴随着技术进步而快速的发展。
国内多晶硅行业存在结构性供求矛盾,目前国产电子级产品未得到市场认可,仍然全部依赖进口。因此,“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是中国企业面对国际企业竞争的关键,贯通产业链,培养大型企业,推动大规模化生产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手段。
新工艺推进节能降耗
只有得到市场认可的新技术,才有生存力,“低能耗、低成本新技术”,一比较就知道了。
《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提高了准入门槛,提出了安全、能耗、环保要求,对多晶硅行业具备指导意义,有力于规范行业发展,有利于国家资源向低能耗、无污染的企业倾斜。
目前国际多晶硅生产的主流工艺是改良西门子工艺,占总产能85%以上,本准入条件也是针对主流工艺的,对国内产业,鼓励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实现清洁生产,目标明确。
此外,多晶硅新工艺的研发方兴未艾,国内外正在研究的“冶金法、物理法、化学法、化学物理法”等等,统称为“低能耗、低成本新技术”,这些方法可以参照本准入条件,在产品质量、能耗、环保、安全、大规模生产等方面可以一一对照,只有在新技术的性价比有优势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得到市场认可,才有生存力,是否真是“低能耗、低成本新技术”,一比较就知道了。
目前,改良西门子法仍属于多晶硅生产的主流成熟工艺,2010年用该技术生产的多晶硅占全球总产量16.7万吨的86.6%。该技术成熟于上世纪70年代,在沉寂近20年后,伴随光伏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均对该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如中硅高科突破了大型低温氢化技术、大型节能还原炉技术、高效加压精馏提纯技术、高效加压三氯氢硅合成技术、尾气干法回收技术、四氯化硅生产气相白碳黑技术和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随规模化生产,该技术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