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市场装备软肋不容忽视
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以平均每年40%的幅度增长。国际太阳能产业界预计,未来3-5年该市场会迎来爆发性增长。中国在2007年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所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1/4。
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快速进军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此深有体会:“正泰去年的太阳能电池销量是100兆瓦,今年一开年订单就超过了500兆瓦,还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不过,“制造大国”尚非“制造强国”。这在被视为“第二代技术”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尤为明显。这类电池是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基板上沉积很薄的光电材料而制成,它在弱光条件下仍可发电,既可应用于大规模光伏电站,也可制成柔性及半透明电池、实现真正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此外,该电池还可大幅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但是,在高端的非晶微晶叠层薄膜太阳电池生产领域,我国企业的生产装备一度依赖进口。关键的生产设备PECVD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一台设备进口动辄数千万美元。目前,生产设备制造成本占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的七成左右,这导致光伏上网价格比传统电价高出一大截,其产业化瓶颈十分突出。
南存辉说,新能源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前景巨大,但关键是光伏上网发电价格能否与传统电价持平。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