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中本美智代 东京
在东京以西的川上村,每到夏季,就有大约700百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帮助当地农民种植和收割当地有名的生菜。如今日本各地的农民都很是依赖这些季节工,即使他们日语讲得不好——因为这些流动工人大部分来自中国。
另一方面,在东京绚烂夺目的银座商业区的街道上,大群的中国游客已成为设计师精品店和折扣电器店等各类店铺里的一道日常风景,他们很多人手拿银联卡,而这种中国信用卡已成为东京许多商店的重要收入来源。
川上村的那些年轻工人和银座的那些购物者,只是较为突出的两个迹象,表明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正日益依赖中国。日本昔日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经济大国,可如今在许多方面却都仰赖西邻,不仅把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依赖中国消费者购买其商品和服务,而且从农业到服装生产等多种行业都从中国输入劳动力。
往日可以依赖繁荣的国内市场的日本企业,正成群越过日本海,到彼岸寻找乐意花钱的消费者;而学校、温泉浴室和游乐园等各类设施则期待着中国游客光临,填补生性谨慎的日本国人所留下的空档。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体现了两国经济关系的转变,这种转变将影响两国外交关系,并改变亚洲这个全球增长最快地区的政治力量格局。
5年前,中国还是日本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大受援国之一。中国用援助款项建造了机场和公路。今天,中国抢走了日本坐了40年的位置,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日本内阁府数据,由于增长意外放缓,在4-6月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7万亿美元。
似乎是要彰显自身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在截至5月份的6个月里,中国净买入日本国债达1.733万亿日元(合2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个数字虽然远远比不上日本国内投资者的持有量(日本未偿国债95%以上仍掌握在本国人手里),但也在这个早已忘记欠外债滋味的国家引起了骚动。
这两个亚洲大国的相对经济实力发生逆转,不仅体现在总体宏观经济数据上。从港口到外来直接投资(FDI)等许多领域,日本都越来越落后于中国这个比自己大的邻国。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表示:“(中国)正从后面追赶日本。在许多领域,他们正在迎头赶上,而在一些领域,他们可能已经超越了。”
以集装箱吞吐量衡量,1994年日本可以夸口有3个港口位列全球20大港口之列。到2008年,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数据,这三个港口已无一保留在该名单上,而上海和深圳却分别跃上第二、第四的位置。
短短几年内,日本也不再是在亚洲地区开办海外分公司的上佳之选。日本经产省的一项调查发现,3年前,日本在这方面还位列第一,同时也是研发活动的首选之地。去年,中国在这两项以及“地区后台办公室”(regional back offices)一项上,均居于首位。
就算是在某些特定行业,日本也无法再宣称在技术实力上遥遥领先。独立研究机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apa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小岛明(Akira Kojima)表示,在太阳能电池市场,过去往往是日本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根据财经日报《日本经济新闻》近期的排名,中国的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是世界第二大太阳能企业,排在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之后、日本的夏普(Sharp)之前。
然而,面对中国可能带来的潜在竞争威胁,日本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高层似乎并不感到烦恼,反而为本国能获益于邻国不可阻挡的经济增长而高兴。小岛明表示:“上世纪90年代,人们担心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将超过日本。”现如今,各界已达成共识: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将导致经济增长前景欠佳,有着庞大人口、并且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中国,将为日本社会福祉带来最大希望。
似乎是为了突显这一点,日本经产省做出了如下预测:到2020年,中国消费总额将达到5.57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3.61万亿美元。“日本在老龄化,人口在减少。因此日本必须依赖中国,把中国作为增长之源。”总部在东京的大和研究所(Daiwa Institute of Research)的首席经济学家Mitsumaru Kumagai表示,“就(日本)经济而言,最重要的是跟中国和睦相处。”
小岛明指出,金融危机使许多日本企业认识到了过度依赖西方需求的危险。他说:“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力量变化……发展中经济体正在引领着世界潮流。”日本终于认清了今非昔比的现实,并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重点。
自从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首次在今年任命一位商界人士——贸易公司伊藤忠(Itochu)前董事长丹羽宇一郎(Uichiro Niwa)——为驻华大使,说明日本政府已认识到对华经济和商业关系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在某些方面还是难免存在不安情绪。帝国征信公司(Teikoku Databank)针对日本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受访企业认为,由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进行的收购,会对日本构成威胁。但没有多少迹象表明,邻国经济实力对日本造成的困扰,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崛起对美国造成的困扰一样大,当时美国的民粹政客热衷于抨击购买日本车的美国人。
这不仅是因为很多日本企业正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也因为两国行业存在互补。总部在巴黎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中国部负责人理查德•荷德(Richard Herd)表示:“当前,中国没有威胁到日本的核心产业。”
他表示,得以在中国低成本地组装产品,使许多日本企业获得了“新生”。“从两国的出口情况可以看出,双方是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仍是纺织品、玩具和塑料商品,都是附加值极低、日本不再大量出口的产品。即便是电子产品,荷德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配件也多是从日本进口的。”“每当中国出口的个人电脑之类的商品增多,日本对华零配件出口也会随之增多。”
况且,日本人抱着一种信心,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能够保持自身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较少。日本经产省的一位官员认为,双方差距“不会轻易消弥”。不管这种乐观态度是否有道理,日本企业似乎更忙于制定开发中国需求的远大计划,而非设法遏制中国。
消费电子集团夏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把经销其人气产品Aquos平板电视的中国零售商从当前的600家左右,增加到1万家。该公司中国业务负责人菅野信行(Nobuyuki Sugano)表示:“中国的幅员是日本的26倍,中国有上百个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优衣库(Uniqlo)休闲服装生产商迅销(Fast Retailing)则制定了10年内在中国开1000家店的目标。
日本企业热衷于争取中国消费者认同,受此推动,2009年日本制造商对华直接投资达到3.74万亿日元,5年内增长了68%。
这种努力在日本国内也明显可见。今年7月,日本放宽了签证条件,以期今年中国游客能从去年的100万人次增加到180万人次。大和研究所的Kumagai表示,据预计,今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将达到5000亿日元左右。
他预测,随着中国人收入增长,在下个十年,中国每年访日游客人次可能扩大10倍,相关消费有望增至5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1%。“所以,这些(游客)不容忽视”,他们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在日本购置房产,激起了这样的希望:这一现象将为日本低迷的房地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来自中国的资金,正为许多处境艰难的日本企业提供支持,帮助它们重振。根据帝国征信的数据,陷入困境的日本企业,共有611家得到了中国企业的投资,这一数字是5年前的2倍以上。该研究机构的Osamu Naito表示:“这类企业过去可能获得过西方和日本基金的风险投资,但在雷曼(Lehman)事件后,中国机构接替了西方和日本基金的位置。”
中日关系长久以来充满波折,时而和平往来,时而爆发可怕冲突。当前,随着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增强,亚洲这两个最坚定对手看来正要迈入一个合作时代。
身为驻华大使的丹羽宇一郎准确抓住了这一基调。他表示,中日两国必须加强相互谅解,“本着把双方关系再维系一、两千年的想法”,而不能围绕持续一、二十年的问题再争吵下去。
译者/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