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新铜铟硒薄膜近商业化生产太阳能电池破瓶颈

发表于:2010-04-23 09:00:39     作者:刘霞 来源:科技日报

  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4月21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张志宏(音译)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持续流动的微型反应器,突破了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上的技术瓶颈。这项技术在实现铜铟硒膜层厚度可控的同时,还可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并减少废弃物。该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当代应用物理》杂志。

  以往使用铜铟硒制造光能吸收膜时需要使用飞溅、蒸发以及电镀技术,这些过程耗时很长,且需要昂贵的真空系统以及有毒的化学物质,因此成本很高。而另一种铜铟硒化学溶液沉积法尽管降低了成本,但生长溶液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变化,很难控制光能吸收膜的厚度。

  俄勒冈州立大学和韩国岭南大学携手研发的这项技术能够在一个持续流动的微型反应器中,让“纳米结构的薄膜”厚度可控地沉积在不同的表面。比以前使用的化学溶液沉积法更加安全、快捷、经济。张志宏他们现在已经证明,这套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玻璃衬底上生产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接下来,他们将完善这项技术,以便能够与基于真空的技术竞争,实现商业化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这种方式制造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可直接用于屋顶制造。这将给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及传统建材带来革命性变化。因为所有的太阳能应用最终都要考虑效率、成本和环境安全,而这种产品恰恰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该研究团队也在研发使用纳米结构的光能吸收薄膜来制造太阳眼镜,不仅成本更低且防紫外性能更好。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技术也能应用在照相机和其他光学设备制造上。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旨在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应用的革新”,希望能够将成本降低50%,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伤害,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刘霞)

  但愿“铜铟硒”这种生涩的字眼不会给普通读者添堵。在太阳能电池大家族中,现今它可是继晶硅之后一个挺有出息的“传人”。俄勒冈州立大学对于铜铟硒薄膜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固然令人称道,但其前途依然受到资源限制,因为自然界的铟元素和硒元素都相对稀缺。不过我们相信,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下,红太阳会把越来越多的恩泽洒向人间。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