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厂在景气高峰时,因为缺料问题,导致对模块厂的合约履行率不高,让模块厂怨声载道,景气不佳时,同样是吃足了苦头,在夹缝中求生存。
相当多的太阳能电池厂都会签定多晶硅或硅晶圆原料供货合约,除非它是在2008年第4季或2009年设立,但是筹备期签定原料合约的机率仍很常见,主要即是多晶硅原料从2004年开始缺,价格一路飙涨,太阳能池厂缺料缺怕了,尤其在2005年、2006年签定原料合约签的高峰期,没有签下长期合约,恐怕得到现货市场捞料,价钱高、质量也不见得有保障。
但从2008年第4季以来,原料合约却渐成太阳能电池厂商的梦魇,因为大环境需求不佳,再加上金融风暴导致诸多抛售求现的厂商或销售商,多晶硅原料价格开始由高峰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比起上爬的快多了,多晶硅原料价格下滑也促使硅晶圆价格跟着下滑,茂迪董事长左元淮第3季底在两岸太阳能产业搭桥会上即表示,目前多晶硅原料的合约价仍低于现货价,所以拥有该类合约仍不致于有过大压力,但硅晶圆的现货价已低于合约价,拥有这类合约的厂商恐怕压力不小。
即使原料合约的卖方也为了应对大环境的改变及现货市场的变动,调整合约价格,最知名的案例以美国MEMC与无锡尚德及台湾昱晶分别公开告示,已调整2009年合约价格,但价格下降、出货量增加以维持合约总金额的不变。这2家厂商均表示,将透过较现货市场优势的价格,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以达到垂直整合联盟的综效优势。
诸多合约包括跟中国多晶硅龙头江西赛维(LDK)或韩国DC Chemical或日本的M.Setek虽未公告,但在市场均传出电池厂与其重新协议合约价格。
不过,由于现货市场价格下滑快速,多晶硅由2008年高峰点每公斤曾破500美元,到2009年第2季初跌破100美元,6英寸多硅晶圆由2008年高峰点每片约11~13美元,到2009年第2季初跌破每片5美元,现货价格一路的下滑,也不禁令人好奇合约重议的价格内容为何?
这很难被外人所知,但可以探知的是不见得每张合约都可以议到比现货价格还低,所以有太阳能电池厂商即透露,产能喂不饱就算了,诸多有在运作的产线还被比现货市场高的合约料给占据,有的是产一片赔一片,产线不论动不动都有压力。
2009年第1季中太阳能电池端渐有从冰点复苏的现象,尤其是订单的询问度有加强的趋势,即使需求量不大,但厂商均视其为好现象。不过,无奈的是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也是一路被打压,从2008年每瓦高峰价约3.5~3.8美元,一路被打压到2009年第1季破2美元,现在各路低标的价格都有人在喊,但维持在2美元初的仍大有人在,就可以看出这个市场的混乱程度。
电池厂认为,随着气候的回暖,第2季传统旺季需求回升的机率大,但是价格仍难确定它是否落底?不过,量的回温后即是价格的止跌,厂商认为价格再跌的幅度也不大了。
2009年大环境变化大,但是对太阳能电池厂而言,原料成本仍然是主宰其生死的重要关键,只是有别于以往,合约料恐有仙桃变毒药的压力,这还是考验电池厂商的议价压力。
非但如此,面对模块客户端预期电池价格会不断下滑的心理因素,2009年模块与电池厂签约的比重大不如前,而且多数模块厂都是到处比价、找低价成交,这也使电池厂面临前所未有的前后夹杀压力,所以电池厂成了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环,一直到2009年第1季末,国内太阳能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仍依不同厂商掌控订单而有极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