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产生奇迹”,用这句话来描述正在崛起的嘉兴光伏产业也许最为恰当:2005年嘉兴市光伏产业销售产值仅有5亿多元,2008年已经达到80多亿元,几何倍增效应让光伏产业风光无限。
目前,光伏产业已成为嘉兴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集聚效应。嘉兴市上下正齐心协力,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尽快形成嘉兴的光伏产业品牌,使光伏产业真正成为嘉兴新兴的支柱产业,实现百亿企业、千亿产值的目标。
“头羊效应”催生千亿支柱产业
提及嘉兴的光伏产业,不能不提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这家生产太阳能硅片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嘉兴第一家涉足光伏产业的企业,2005年投产当年就实现销售5亿多元,2006年销售达到10亿元,2007年销售达到20亿元,2008年销售则突破了50亿元。据了解,这家已在英美两国上市的公司,今年销售预计将超过百亿元,到2012年则有望突破500亿元。
探寻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的成长路径可以发现,该公司自投产以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档次。2007年跨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同时在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更令人惊奇的是,该公司现在已拿到了今年全年的订单,生产经营红红火火,经济效益更是与“月”俱增。公司董事长李仙寿说,资金、技术、市场,一样不可少,企业才能活得好。
光伏产业本大利大,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2006年6月,海宁市的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跨入太阳能光伏产业行列,并在嘉兴市率先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公司董事长章宝阳告诉记者,2007年当年投产就实现销售6000万元,2008年销售达到4.3亿元,2009年有望突破8亿元。“太阳谷”的成功,使海宁市不少企业纷纷转向投资光伏产业,产业链覆盖了除硅冶炼、提纯外的所有环节。到去年底,海宁涉足光伏的企业达到了11家。
光伏产业高歌猛进,各地顺势而为。海宁市规划在尖山、袁花建立太阳能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产业,到2012年光伏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秀洲区以7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为集群,把光伏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规划到2012年实现光伏产业产值200亿元;平湖、桐乡、嘉兴港区等地也把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行业予以扶持。市经贸委主任王马青说,5年后,嘉兴市光伏行业产值销售有望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真正成为嘉兴的第一支柱产业。
“经济寒流”倒逼企业整合提升
就在嘉兴市企业热衷于投资光伏产业之时,因金融危机而生的经济寒流不期而至,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沿着“多米诺路径”袭来。
“产品价格跌了一半,有的甚至高达70%。”李仙寿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集中在江浙两省的350家光伏企业,目前已有80%至90%停产了。
“规模不大、没有现金的企业将首先被冻死。”章宝阳说,以前客户提货要预先付款,现在却要在2至3个月后付款,导致企业资金流转量猛然增加,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由熟悉的水泥行业转向陌生的光伏产业,浙江百力达光伏有限公司董事长卫松根感慨不已:危机之前原料为王,危机之后技术为王,企业唯有把技术搞上去了,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两头在外的光伏企业,如今正面临着欧元贬值、短期市场萎缩的双重煎熬。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市场需求虽不会消失,但在节奏上有调整,订单会集中到大型的光伏企业手上,小企业会流失订单。
每一个困境的背后,都有等量或更大的获益机会存在。计划投资40多亿元、分三期建设多晶硅项目的浙江协成硅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达到8.5亿元,预计今年10月可以投产。公司董事长陶国健说,再好的时机也有人破产,再坏的时机也有人赚钱,一切成功均取决于人的努力。他表示,“协成硅业”将按计划建设,相信光伏产业会很快迎来明媚的春天。
李仙寿则坦言,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产品价格下降时间提前了3年,市场需求必将快速放大,这对光伏企业而言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机会。但要注意的是,同时市场会向大企业集中,这就要求光伏企业必须整合提升。为此,他建议:对高电价进行补贴,改善融资环境,注重科技研发。
如何整合提升嘉兴市的光伏企业?王马青认为,从政府层面而言,要做好区域规划、企业规划,要提供要素保障,要引导鼓励;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加大投入,取得技术领先,错位发展。副市长蒋仁欢指出,小企业要做专做特,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在转型的过程中迅速崛起。市长李卫宁则强调,要通过扩能、提档、整合,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把嘉兴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