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时代和全球节能减排大语境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如日中天。而河北太阳能产业的两大巨头——邢台的晶龙(单晶硅)和保定的英利(多晶硅),注定将成为业界瞩目的亮点。
12月下旬,就在靳保芳以世界最大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企业晶龙集团董事长的身份,赴日本与全球最大多晶硅原料生产商美国海姆洛克商议新一轮战略合作的同时,国内各地单晶硅项目就像高温中的爆米花,一个个砰然炸开。
在中国单晶硅产业格局大变革的关口,河北单晶硅通向世界的航道正随着晶龙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晶澳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宕起伏。
1
原料全球化:决胜“拥硅为王”时代
当人们在惊呼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逼近100美元的时候,国际市场上多晶硅原材料价格已经从2000年的每公斤55美元左右,飙升至310美元。
背后的拉动力量便是某规格单晶硅片从17元卖到了55元。
于是,暴利之下,中国单晶硅企业从原来屈指可数的三四家一夜之间激增到40多家,硅片加工企业发展到近50家。
在一个多晶硅材料95%以上需要进口支撑的产业,“拥硅为王”,成了单晶硅产业最一致的判断。
单晶硅产业链条上最炽热的一环,燃烧在原材料上。
“今后两年,原材料供应将是晶龙集团乃至整个世界光伏太阳能产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判断。
这也是他东赴日本与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美国海姆洛克寻求新战略合作的最终目的。
尽管当前产能因受多晶硅原材料制约尚未充分释放,但晶龙集团倒喜欢这种原材料相对紧缺的日子,毕竟高额的利润回报是企业最希望的。
在世界单晶硅企业普遍受制于原材料的时候,晶龙在中国单晶硅产业界的日子还是最好的。
海姆洛克供应到中国区的多晶硅份额,2/3都给了位于我省宁晋县的晶龙集团。更令业界羡慕的是,晶龙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海姆洛克新的扩产项目中去。
“这要归功于在市场形势最不好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结下的深厚友谊。”靳保芳说,在海姆洛克众多合作方难以履行既定合约的情况下,晶龙履行了承诺。
来自美国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之外,晶龙还有一张“日本牌”。
松宫律夫是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供应商,在与晶龙合资成立宁晋松宫公司10年时间里,新企业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企业。而来自日方的消息称,他们将扩产在日本多晶硅项目,三年后实现年产万吨。晶龙无疑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
“现在国内一些知名太阳能电池片企业,要拿到我们的单晶硅,必须拿多晶硅来换。”晶龙集团有工作人员向记者自豪地说。
“原材料过剩那一天到来时我们怎么办?”
在企业盈利最佳时机中,晶龙想到了物极必反的另一面———产品市场竞争。
2
市场全球化:设置产业安全终端
几天前刚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巴厘岛路线图”划定,这一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路经虽然没有得到美国的响应,但在几乎同时,美国众议院以314票比100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法,随着布什在能源部签署这一法案,美国国内的能源使用效率有了更严格的标准。
与此同时,欧盟也从新的能源利用标准对汽车产业做出了新要求。
这些对于河北单晶硅产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中国在节能减排,全世界都在节能减排,我们太阳能光伏产业何愁没有光明未来!”晶龙集团办公室人员高兴地说。
据了解,我国光伏产业产量的95%左右是靠国外需求拉动的,其中德国占全球市场需求的57%,成为拉动这一产业的主要动力。
这种格局下,来自德国的政策性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北单晶硅产业。据了解,从2006年以来,德国政府减少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需求量直接缩减一半,整个国际市场减少了四分之一。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片价格下跌。
“这种价格下降将使晶龙减少利润2亿元。”靳保芳告诉记者。
依托国际市场的河北单晶硅产业,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市场空间。
新背景下,晶龙今年5月份在德国与当地一家经营性企业合资建立太阳能电池组件公司的举措,便多了一层深意。
“在德国建立组建公司,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运输成本,而且可以依托对方市场链条,降低风险。”靳保芳介绍,晶龙还与法国一家太阳能建筑工程企业进行洽谈合作,成为对方直接供应商。
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足以傲视群雄的国际化原材料供应链条,拥有更为安全的产品市场空间,即便这样,这还不是河北单晶硅产业的终极生存方式。
3
资本全球化:撑起发展“另一条腿”
“我到香港去,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买了一本关于股神巴菲特的书。他有三句话我很赞赏,第一句话是保住你的本钱,第二句话还是保住你的本钱,第三句话更有意思,就是记住前两句话。”靳保芳说,晶龙集团在产业内快速扩张实力的同时,必须考虑“保本”问题。
看似保守的理念背后,晶龙正酝酿着河北单晶硅产业的最大伏笔———纵深开掘集团的资本国际化道路。
今年2月7日,晶龙集团控股企业晶澳公司在成立不到两年,扩产不足一年后,便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5个月后,靳保芳算了一笔账。当时晶澳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42.76美元,比上市时15美元增长近两倍。这意味着晶澳公司在纳斯达克市值高达19.6亿美元。晶澳集团拥有上市公司中31%的股票,根据规定,集团在美国将股票卖掉后,还不用上税,也就是说晶龙集团可以拿到46亿元人民币之多。“这等于是我们的纯利润。”靳保芳说。
“这么多钱那是我们原来10来年打拼也挣不来的。”每谈及此,靳保芳便会面有喜色,“这简直就是艺术加魔术。”
深谙经营之道的晶龙集团,以最快的速度把持有的部分股票进行转手,拿回了大笔现钱。“这一笔下来,不单单是保住本钱的事情了,足足赚了一笔。”
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撑,让晶龙有了充裕的实力进行产业谋划。
但事情远未到此结束,将这一经营之道引申开去,靳保芳提出了集团保障发展安全的新思维:巩固在太阳能单晶硅产业中的优势,锻造新的支撑力量,进军金融业,向现代服务业扩张。
经调查,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70%以上,中央提出服务业发展新指向。“这就是晶龙集团的未来。”靳保芳说,晶龙必须学会多条腿走路。
据了解,今年8月份,晶龙集团投资在香港买下一座楼,香港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借助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大平台,试水国际金融市场。
虽对具体细节密而不宣,但靳保芳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在集团会议上,他会向董事会透露这一意向。
4
智力全球化:掌控核心活力元素
中国单晶硅产业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澳籍华人、经济学硕士杨怀进。国内另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就是经他引荐,开启中国单晶硅产业新一页的。
同样,杨怀进促成了晶龙集团与澳大利亚光电科学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的三方合资,并引来戴熙明等一批海外博士,还一手策划了晶澳公司纳斯达克上市传奇。
尽管曾经在无锡尚德创业,但杨怀进毫不讳言要赶超“老东家”的勃勃雄心。
作为其中举措之一,便是杨怀进日前向靳保芳提出要主动请贤让位,从美国请职业经理人来作晶澳公司总裁。杨怀进告诉靳保芳,要谋划更加重要的事。
为了企业更大发展,必须请更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
一个杨怀进已经让晶龙感到惊叹了,对于杨推荐的管理者,晶龙期待着更大奇迹的诞生。
期待毕竟在未来,而最近靳保芳首先以一个普通学员的身份走进了课堂。
课堂设在晶龙集团,授课者来自清华大学一个企业领导培训机构。12月15日,晶龙集团管理层50名学员参加了首期培训。旁听生更是挤满了课室。
晶龙集团从晶澳公司国际化人才的惊人表现中,看到了人才的奥妙。
“晶龙集团进一步发展最缺的就是人才。”靳保芳说,这是切身体悟来的最深感触。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任丙彦把单晶硅科研成果拿到宁晋转化,为晶龙集团发展埋下第一粒火种;晶澳的国际化,让我们拥有了原来想也想不到的大量海外资金,有了国际先进技术,有了更为科学的管理,这些要素都有了,我们害怕竞争吗?有了人才,什么都会有的。”
晶龙招揽国际化人才动作格外的快。其中有一个海外博士到晶龙谋职。晶龙领导曾让他自己给自己定薪。对方提出一年5万美元。集团考虑,对这位博士来说,不算太高,也说得过去当时便拍板定下。
“聚天下英才,成就天下大事。”靳保芳在多个场所讲起的这句话,在晶龙集团国际化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关新闻
硅料成光伏产业瓶颈
业界预测,2008年及未来的时间内太阳能光伏产业仍受制于原材料供应。
据了解,国内不断有新的硅片企业产生,而且目前的硅片企业也在大肆采购新设备扩充产能产量,尽管产能的递增容易,但由于硅料的瓶颈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因此产量的递增并没有产能递增迅速。
据分析,由于硅料短缺及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08年之后,因此大部分的硅料都是购买回收料或者一些贸易商手中的散货高价料。部分知名度高而且实力较强的企业(如晶龙、赛维、天威英利、天合等)签订一些硅料长单,但大部分的硅料供货周期都是从2009年开始,因此2007年和2008年的硅料来源依然是以回收料或者散货市场的硅料为主体。
另外,硅片企业的利润率普遍高于电池企业,而且有些企业的利润率超过30%,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机构进入硅片领域,而且由于硅片生产线的设备提供商能够提供贴身的交钥匙工程服务,因此很多投资者只要具有资本,基本确定下游的客户,同时联系一些上游的硅料就可以切入硅片生产和销售。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大部分巨资投入这个领域的项目都是2005年至2007年8月之间确定的,未来依然会有不少的资本或者投资者介入,但竞争也会因此加剧。
结合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的需要,专家预测,到2008年,我国集成电路用多晶硅需求量1800吨,太阳能电池用量至少在13200吨以上,总需求量超过15000吨,届时可能达到的产量约3000吨,供需缺口大。
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拉单晶的企业有48家,单晶硅炉1900多台,年产能1.4万吨。全国共有线切设备380台,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20多家,电池生产线50多条,生产能力达1300多兆瓦。目前晶龙集团电池生产能力175兆瓦,英利公司200兆瓦,无锡尚德公司为300兆瓦。全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厂300多家,其中江苏省就有约175家。
2008年,"硅光"产业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同时产业内基于原材料的竞争将继续,随着多晶硅原材料项目大规模铺设,多晶硅产业竞争拐点加速酝酿。
小资料
单晶硅和多晶硅
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跃迁,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近15年来产业化最快的太阳能产品。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提纯-拉棒过程-切片-制电池---封装。
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区别是,当熔融的单质硅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则形成单晶硅。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形成多晶硅,多晶硅可作为拉制单晶硅的原料。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也存在不同。太阳能级单晶硅仍是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来源,虽然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对繁琐的电池工艺决定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具有较高光电转化率的优势,仍然占有一部分市场,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还处于增长状态。
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低。近年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其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已经达到17%以上,与单晶硅的差距正逐步减小。
访谈
河北企业必须超越基于国内的竞争
晶龙集团董事长 靳保芳
新闻纵深:从一家乡土化企业,成长为一个跨国性的企业,晶龙完成了一个市场主体的快速发育,为什么还要进军现代服务业,进行新一轮转型呢?
靳保芳:平台越大,挑战就越大。我们必须做出新的抉择。从晶龙产品、经营手段以及公司上市来看,晶龙已经从真正意义上走上了国际化。
新闻纵深:这个产业目前的挑战主要来自哪里呢?
靳保芳:现在全球都在围绕太阳能搞研究,假如这一行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就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存。我们当前处于卖方市场,市场一旦发生变化,我们还不具备市场开发能力。一旦材料过剩,价格战就会随之而来。国内太阳能产业竞争已经加剧,目前全国拉晶企业已经有48家,太阳能电池企业已经达到20家,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300多家。
新闻纵深:应对这些挑战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
靳保芳:一个是核心技术,一个是价格。最终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因为核心技术需要投入研发,需要引进更高级技术和人才,价格战能打赢,需要企业规模优势作支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寻找更好更多的产业支撑点,增加安全度。
新闻纵深:从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转型看,晶龙会不会考虑选择多元化经营?
靳保芳:我们需要适当多元化,要为企业寻找到更多战略支撑点。当然,这需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
新闻纵深:除了来自产业发展变数带来的挑战,从晶龙内部看,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靳保芳:来自如何实现管理思想的战略升级和经营思想的战略升级。随着企业规模的激增,产业链条的延伸,对产业新形势的预判,我们必须保证战略决策的正确。走出家门,认识世界,与国际上最顶尖的企业打交道,就会发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最能利用的资源,找到最适宜自己的发展取向。
新闻纵深:基于这种新的认识,未来晶龙要实现一种怎样的生存发展状态呢?
靳保芳:晶龙要从经营企业到经营人才,从经营产品到经营资本,从经营有形资产到经营无形资产。经营人才方面,我们要在内部营造人才成长空间和环境,在外部要不惜一切代价广招英才;经营资本要通过市场手段比如上市,来提升企业的价值,资本运作实际上就是"卖企业",我们要卖最好的价钱;经营无形资产,最终体现在自有技术和品牌上,我们卖单晶炉技术,就赢得了相应的股份。有形资产越分越少,无形资产则是越分越多。
新闻纵深:新理念下,晶龙如何去实现这种预期呢?
靳保芳:今后我们要做好三件事:做别人不愿做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了的。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句话:河北企业必须超越基于国内的竞争。
采访/本报记者 张许峰
采访札记
"扁平化"的力量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扁平世界里,每个人都要在全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一个企业,一个市场主体,更应珍视这一历史性机遇。
如不出意外,晶龙集团产值两年内有望突破百亿元。回首短短10多年神奇般发展历程,人们不禁追问,晶龙崛起的背后到底昭示着怎样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审视,就不难发现,这家纵横于国际化产业大舞台的晶龙集团,诞生于一个县城的企业,今天何以能赢得生存权的奥秘了。
道理并不复杂,在扁平化世界中,晶龙充分利用了国际的资源,从原材料到市场,从技术到管理,从资金到人才。
河北单晶硅产业的发展,对于全球化演进中河北市场主体何以培育壮大,无疑具有标本意义---那就是,真正认识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中重新发现自己,投身到扁平化世界中去。
人们或许质疑,即便河北单晶硅产业不走国际化道路,一样可以有丰厚回报?
但不要忘记,在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都是九成以上掌握在国外的时候,一个没有国际身份和产业角色的企业,凭什么发展壮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游戏规则和制胜的核心就是全球配置资源。没有国际化理念,何以诞生国际化企业。
人们或难理解,在小小区域内尚未拼杀出结果,何谈全球化。
这种理由本身便是狭隘。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成才,为争第一把每个人都当作了自己的竞争对象,不考虑这些对手还是自己的战友。
全球化是一场竞争,也是一场合作。虽然有句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也有一句话是:只有永远的利益。共同的利益才能赢得共同发展。
认识上的局限是发展中最大的障碍。这不是一个寻找理由的时代。种种基于顾虑的认识背后,是我们思想被束缚的结果。
正如我省提出的,沿海意识是要树立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取向的发展理念,核心是率先改革开放。
这种开放,不单单是吸引外资,引大项目,还有理念的升华和实践。
机会已经到来。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我省正加紧谋划部署相关工作。更适宜的企业成长环境在营造,更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形成,更多的政府支持在酝酿,诸多外部条件的形成能否最终化作一个省份最渴求的发展动力,最终的机会还要把握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等角色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