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年已至,已经“腰斩”的国际油价依然在“跌跌不休”。新年首个交易日,国际油价来了个“开门跌”,2015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91美元,收于每桶56.42美元,跌幅为1.59%。
国际油价暴跌下,新能源产业将不可避免的遭受重创。本来就由于成本高缺乏竞争优势,油价暴跌后新能源产业就更显示不出来经济性,新能源投资降低将会非常明显。2015年,对于还没完全走出过剩漩涡的光伏产业,将会是一道艰难的坎。
光伏电站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个患难之年将会被急剧放大、显露无遗。质量问题、融资问题,这两大顽疾可能会集中爆发。面对这样一个艰难的未来,光伏电站的2015,会站得正走得稳么 ?
质量隐忧
这几年,得益于政策扶持以及成本下降的拉动,在“双反”屡屡碰壁的情况下,国内光伏市场悄然繁荣,下游光伏电站开始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如今,包括爱康科技、航天机电、隆基股份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已经频繁活跃于各大光伏电站市场。
在政府层面,新能源产业受到的重视只增不减。2014年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就光伏问题连发三文件,力挺光伏产业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这样的“待遇”并不多见,政府主管部门对光伏产业的呵护之情不可谓不深。
然而,虽然光伏产业已慢慢起死回生再次显露出贵为能源“新宠”的迹象,但在表面繁荣背后,却是乱象丛生。除了“弃光限电”,电站质量一直是光伏挥之不去的痛楚,这归根结底在于求量不求质的盲目扩张。
2013年下半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在2013年9月1日前已获得核准的光伏电站,需要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建成且并入电网,才可以享受1元/度的上网电价。为了赶上光伏电价补贴的末班车,新疆、甘肃、宁夏等光伏大省都掀起了一股抢装潮。
华夏能源网研究员吴可仲认为,从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运维以及所使用的组件设备,方方面面都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质量寿命。在设计施工中,西部的一些光伏大省由于人才缺失,在一线负责施工建设的员工大多缺乏技术指导、质量把关经验不足,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另外,为了赶进度拿补贴,一些光伏电站投资商盲目追求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有些甚至为了增加收益,降低建设成本,盲目使用价格低、品质差的设备组件,最后导致电站质量参差不齐。来自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中,质量不合格的比例高达1/3。
此外,频频暴露出来的功率衰减、暗斑、龟裂等组件问题也给电站质量敲响了警钟。根据鉴衡认证中心对新疆、青海等地光伏电站的抽检结果,普遍存在虚焊热斑效应、蠕虫纹隐裂等问题,某些光伏电站组件的功率衰减甚至高达58%。
如今,无论是从设备组件的研发生产,还是电站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业内一直都在呼吁出台统一的标准,但至今没有动静。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没有标准的衡量和制约,质量根本就无从谈起,光伏行业同样如此。
融资难何解?
缺乏质量保障,光伏电站的融资难问题已然显露无疑。现在,“融资难”成了光伏从业者的头等难题,光伏电站的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尽管政策层面不停释放利好,但大多数银行、保险机构仍然对光伏电站投资持观望态度。
通常情况下,光伏电站的理论寿命在20—25年左右,但从目前国内光伏电站的质量表现看,要想熬过理论寿命期恐怕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光伏电站是重资产项目,从过往的光伏电站投资来看,按照每千瓦8000元的投资成本来算,不少项目的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而这些资金近80%要来源于借贷。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无非就是收益问题。倘若电站质量不得到保障,前期的巨额投入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华夏能源网研究员吴可仲认为,光伏电站要想顺利得到融资,业主本身要具备良好的授信。尽管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力挺,但光伏电站仍让银行“望而生畏”。前几年尚德破产和光伏产业寒冬给不少银行留下了的巨额债务窟窿,阴影还未消散。鉴于此,被列入银行“黑名单”的光伏电站业主想要融资借贷更是难上加难。
“解铃还须系铃人”,摆脱光伏电站的尴尬处境关键还得从根源上解决好质量问题,更要摆脱短视趋利的投机行为,从无序、粗放向有序和集约方向转变。否则,没有质量的根基,再新兴的产业也终究难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