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光伏协会(SolarPower Europe, SPE)近日宣布正式启动国际太阳能制造倡议(International Solar Manufacturing Initiative, ISMI),旨在通过整合欧洲光伏产业链优势,推动本土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应对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冲击。目前已有包括设备制造商、组件供应商及系统集成商在内的8家欧洲企业加入,覆盖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六个国家,涉及Ecoprogetti、HoloSolis、SMA Solar等知名企业。
这项倡议直指当前欧洲光伏产业的痛点:在欧盟《净零工业法案》与欧洲竞争力议程框架下,本土市场对高韧性光伏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欧洲制造商正面临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据透露,ISMI将围绕四大核心方向展开行动,包括协助企业把握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机遇、推动"欧洲制造"标签的产品出口、协调欧盟"全球门户"战略下的公共融资渠道,以及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SPE全球事务总监Máté Heisz强调,该计划不仅着眼于短期市场拓展,更要通过技术与政策协同,助力欧洲伙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倡议的落地与欧盟高达3000亿欧元的全球门户战略形成呼应。根据规划,这笔资金将在2021至2027年间重点投入绿色技术项目,旨在维持欧洲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然而现实挑战不容忽视:过去几年间,欧洲光伏产业已出现明显衰退迹象,德国玻璃制造商GMB Glasmanufaktur Brandenburg被迫缩减工时,挪威光伏企业NorSun转战美国市场,就连行业龙头Meyer Burger也关闭了部分欧洲生产线。分析认为,ISMI的推出既是欧盟应对产业外流的应急举措,也是重构全球光伏产业话语权的战略布局。
在技术路线层面,欧洲光伏企业正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围。不同于中国厂商主打的低价策略,欧洲制造商更强调产品创新与系统集成能力,例如在光伏跟踪支架、智能逆变器等细分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与此同时,欧盟近期发布的《竞争力指南》也为光伏产业指明方向,要求成员国加强研发投入、完善碳边境调节机制,并通过绿色金融工具支持本土企业国际化。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持续攀升,这场围绕光伏产业主导权的博弈或将进入新阶段。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