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详细解读雄安新区建设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实践。张国华表示:
聚焦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坚持政策和市场双向发力,清单疏解、市场疏解、配套疏解“三个轮子”一起转,激发高质量疏解发展内生动力。细化落实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192项京雄服务场景、209项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事项全面落地,京雄“同城化”不断拓展,疏解人员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坚持“雄安质量”建设标志性疏解项目,首批疏解的中国星网全面迁驻,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下半年也将迁驻,中矿总部、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第二批疏解项目基本选址落位,第三批疏解项目有序对接推进。2023年以来新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104家,央企设立各类分支机构300多家。
延展阅读:
2月26日,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到雄安华能大厦调研。
温枢刚一行先后来到大堂、办公室、会议室、餐厅、智慧运营中心、报告厅等,详细了解项目概况、建设进度、工位布置、会场布局、后勤保障服务等情况。温枢刚指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首批疏解央企之一,中国华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服务疏解发展大局中担当作为,为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贡献更大力量。他强调,置业公司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全力以赴做好集团公司总部疏解搬迁保障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标准推进华能雄安大厦建设,做好布局优化,充分满足职工办公需求,切实服务和保障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总部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建成后将作为中国华能新的总部大楼。项目总供能面积8.8万平方米,供热系统全部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其中浅层地热占比80%,使能效在规定标准基础上提升12%,能耗却比建筑节能标准降低了20%。大楼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采用复合供能系统,以地源热泵为主能源,空气源热泵为辅助能源,冬季吸热、夏季排热,又以阀组完成冬、夏切换,保证大楼室内温度适宜办公。
这个项目的天际线由三座具有灯塔意向的“光之阁”组成,高度分别为130米、100米和60米,“光之阁”的光伏玻璃能够为建筑提供能源,其耀眼的形象在建筑群中脱颖而出,塔楼错落布置,高低有序,实现了采光、视线的最优化。除光之阁外,其他建筑的屋顶和立面也都安装了光伏组件,总装机量约1.94MW,年发电量大约占园区用电量的10%。供能系统和发电系统新技术的应用,可使园区每年节约标煤2399吨,减排二氧化碳6546吨,减排二氧化硫235吨。首批疏解到雄安的四家央企里,华能总部大楼建设已进入最后的交付验收阶段。中国星网总部办公楼已正式启用;中国中化总部办公楼正在进行精装修;中国矿产集团总部办公楼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超过300家。
责任编辑:周末